第三百七十四章 聚焦热点(3/4)
画外音:在魏、蜀、吴三国中,蜀国是治理得最好的国家,这当然归功于诸葛亮,在内政上诸葛亮厉行法治,使得吏治清明、官吏廉洁。在经济上诸葛亮关心农业生产,重视手工业,促进了坚持四项基本盐、铁、锦业的发展,蜀国的秩序在诸葛亮的手上是井然有序、井井有条。然而在魏、蜀、吴三国中蜀国又是最短命的。仅仅四十多年。蜀汉政权就拱手让给了司马氏,这多少对不起九泉之下的诸葛亮,但问题是为什么诸葛亮一手治理起来的蜀汉会如此短命呢?在蜀国井然有序的环境背后到底还存在什么问题呢?
第四个谜就是治蜀之谜。诸葛亮的治蜀我在前面的节目里面已经讲过很多了,总起来说就是四个字依法治国。因此在他的治理下。蜀国的情况是最好的。陈寿的《三国志》是这样描述的。说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吏不容*,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这是一个描述,而且陈寿作为良史,我觉得这个描述是靠得住的,确实做到了这一点,这也是后代很多人纪念他的原因,因为我们都希望有这样一个很好的社会环境和治安环境,谁都不愿意社会是乱的。所谓“吏不容*”主是官吏当中没有贪官污吏,“人怀自厉”就是每个人都奋发向上,“道不拾遗”这个不要解释了,治安好,“强不侵弱”这个也不要解释,没有人仗着自己的势力大欺负弱小的,估计在他的治理下没有黑社会,“风化肃然”非常干净,那么这个是应该肯定的,而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由于诸葛亮本人以身作则,在依法治国的过程当中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这些精神都是值得我们肯定的,这就是我要说的第四种精神:公正廉明的法治精神。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诸葛亮领导下的蜀国是治理得最好的,却又是三国当中最先灭亡的,这个原因我在前面的节目里面已经讲过了不再重复,这里要补充的是什么呢?说是我还想推敲一下这样一个社会秩序和社会环境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它的背后有没有问题?我的结论是有问题。是什么样的条件下出现的这样的局面呢?不是和平环境,而是战争环境,诸葛亮的政府实际上是一个军政府,他对蜀国的管理除依法治国以外,还长期使蜀国处于战争状态,这个可以联系到他的连年北伐,那个从来就没有成功过的北伐,也不可能成功的那个北伐。他的北伐一方面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兴复汉室,另外一方面是为了镇压国内的反对派,那就是益州本土集团,所以他的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