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手机版首页搜索小说

69看书网手机版(繁体版)

m.69kshu.win

首页 > 修真小说 > 崇祯七年 > 章节目录(2/2) ()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69kshu.win/10330/

二十八章 抬枪(2/2)

眼放光道:“头儿,这箱子是上好的花梨木做的。”

“花梨木,这可值老钱呢!”周仲叫道:“这里头装的不会是金银吧!”

石进几人也是两眼放光,满心的期待,他们穷惯了,一听说里头可能有金银,自然是心下激动。

王浑吧嗒吧嗒嘴,围着箱子转了两圈儿:“我看咋跟棺材似的,里头别是个死人吧!”

众人怒目而视。

“不大可能是金银,若不然的话,早就让人的给拿走了,说这些没用的作甚,打开看看不就是了。”

说话间,这箱子已经被被王通给擦干净了,箱子长约一丈,三尺宽,一尺厚,像是一个变薄了的棺材。看得出,这箱子有年头儿,表面是那种很细腻纹理,淡红色,很是漂亮。别的不说,单外头这口箱子就能值些钱。

箱子并未上锁,王通哈腰一用力,便是掀开了箱盖。

大伙儿都愣住了。

里面既不是金银珠宝,也不是什么死人朽骨——大红色的绸缎铺在箱子底部,一杆奇大无比,似是之前那杆鸟铳放大了数倍的大枪正静静的躺在里头。

“这是什么,大鸟铳?”周仲叫了起来。

他忽然嘿嘿一笑,由大鸟二字想到了一些东西。

这支奇大无比的鸟枪吸引了大伙儿的目光,都是围着啧啧称奇。

董策向周伯问道:“自戚爷爷之后,蓟镇军中火器称大明第一,你们没见过这东西?”

周伯摇头道:“还从未见过这么大的鸟铳。”

“这不是鸟铳。”董策端详了半天,忽然脑海中掠过一个词儿,道:“这是抬枪!”

“抬枪?”众人一愕,这是什么东西?

看到众人愕然的神色,董策微微摇头,大明朝多少好东西都丢了啊!士卒们连抬枪都不知道了。

抬枪这玩意儿,在中国历史上可说是声威赫赫。

其真正出兵,是在清朝嘉庆年间,那一场席卷天下的白莲教大起义的时候,起义军不主动接战,而是常常流动在山陵地区与清军斗争。在这种环境下作战,农民起义军的大刀长矛、弓箭、土枪、地雷等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而清军重达数千斤的红衣大炮却寸步难行,不得不大量制造这种三十多斤重,由两人抬放的抬枪。在长达百多年的历史中,抬枪曾经是清军使用的主要火器之一,这种火器重量较轻,不必车载马驮即可携带,而且火力较强。

甚至直到后世一九三七之后,日军侵华的时候,有的地方还在用着这个东西。前世董策去微山湖游玩的时候,在那家卖‘霸王别姬’特色菜的餐馆老板家中,见过这么一支大抬枪,据说是当初微山湖游击队用来轰鬼子小船儿用的。一枪下去,那船便沉了。

太平天国兴起以前,生产的抬枪为前装滑膛、散装黑药、火绳点火,之后,也开始仿照英、法、德、美等国制造各种类型有击发机构的前装和后装抬枪。抬枪产量甚多,制造的单位有江南、金陵、四川、天津、河南、山西、湖南、福建、陕西、云南、兰州、广东、吉林等机器局和湖北枪炮厂。并将其发扬光大,品种有各种规格,甚至还有毛瑟、七响和五子等富有特色的抬枪。

都以为抬枪兴起于清朝,实际上,抬枪早在大明朝时候就已经发明。只不过不是世人广泛认知的天工开物上——那是穿凿附会,而是在赵士祯所著的神器谱之中,这玩意儿在这个时代,也算是大杀器了。

董策大略的解释了一番,众人都是恍然,王浑好奇的问道:“那这玩意儿咋用?”

“待会儿你便知道了。”董策一笑,笑容中有些不怀好意。

他伸手把抬枪给拿出来,入手便是一沉,果然跟典籍中记载的差不多,得有三十多斤重。

其构造和鸟铳完全一样,不过就是放大了而已。深黄色的木头纹理清晰,表面已经有了一层包浆,不知道被人把玩摩挲过多久,就像是刷了一层漂亮的松脂一样。铁制的枪管有些发乌,但是上面并没有锈蚀,是那种因为年份久远而沉淀的老铁的颜色,很是漂亮。

董策看着,越发的爱不释手,眼中露出一抹兴奋。

这可跟鸟铳不一样,用好了,那就是一件大杀器!

这枪可真够大的,长有两米五,粗大的枪管足有儿臂粗细,董策略略一估计,差不多在直径四厘米左右,一寸还多。

“你不是问怎么用么?”董策向王浑道:“来,转过身去,身子略蹲。”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不要忘记把本站加入书签哦!
状态提示:二十八章 抬枪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