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章【新策】(4/6)
董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人,本是袁绍帐下的瘿陶县令,曹操攻打徐州时,请袁绍出兵支援。袁绍一面派长子袁谭带兵入青州,一面派遣将军朱灵带兵支援曹操,而董昭则被委派为朱灵的主簿,随着朱灵一起去了兖州。他到了兖州之后,亲眼见到了曹操,觉得曹操是个雄主,便主动说服朱灵,和他一起带兵投效了曹操。
徐州被曹操攻下之后,袁谭占领了青州,得知朱灵、董昭投靠了曹操,立刻汇报给了袁绍。袁绍大怒,却也没有办法,于是便听信审配之言,让曹操割让泰山郡,而董昭、朱灵也就成为了袁绍和曹操泰山之争的导火索。
董昭听林南颇带讥讽的话语,只随意的笑了笑,整理了一下衣衫,朗声道:“燕侯,有道是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我也只不过是顺应时势而已。”
“好一个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林南走到了座位上,刚刚坐定,便哈哈大笑道,“先生回答的好,回答的妙,若是先生不是早一步投靠了魏侯,或许我攻取巨鹿之时,一定会聘用先生为谋士的。”
董昭回答道:“公仁不过是井中一只蛙,目光短浅,只能坐井观天,难能登上燕侯的大雅之堂呢。”
林南见董昭身材肥胖,便问道:“据我所知,近年兖州一带连年征战。许多士兵都吃不饱、穿不暖,为何众人都是如此消瘦,而先生却独独如此富态?”
董昭答道:“此乃上天眷顾,我每日不过两餐,每餐不过粗糠凉茶而已,哪知喝口凉水都长肉。实则是上天眷顾,神明庇佑。”
林南见董昭对答如流,处变不惊,觉得董昭是个人才,心中便暗暗有了收服之意,便问道:“先生此次前来,不知道为了何事?“董昭道:“我奉魏侯之命前来,来此乃是为了两家友好。”
“两家友好?怎么个友好法?”林南问道。
董昭道:“魏侯已经撤去了济南之围,也希望燕侯能够撤去濮阳之围。而燕侯所攻占的黄河以北的东郡九县,我家主公也不予收回了,权当是送给燕侯了。但是,青州在黄河以南的郡县,还请燕侯退出所有燕军兵马,燕、魏两军友好相处,划河而治,共求盟好。”
林南冷笑道:“我怎么知道你说的是不是真话?”
董昭道:“燕侯尽管放心。相信贵军横野将军臧霸的派人前来送信的斥候不日即到,到时候燕侯一看便知。”
这边话音刚落。那边卞喜便带着一封书信进了大帐,快步走到了林南面前,呈上书信,小声耳语道:“主公,青州急报!”
林南接过书信,打开看了一遍。见上面确实是臧霸亲笔所写,而且所说的事情也大致如同董昭说的一样,便重新合上了书信,问道:“魏侯派你前来,不单单是为了提前给我通风报信吧?”
董昭道:“燕侯聪明之人。那在下就不再隐瞒了。我家主公让我前来,确实有另外一件事希望能够和燕侯达成一致。”
“什么事情?”
“我家主公希望和燕侯订立盟约,共同进退,不知道燕侯意下如何?”
“盟约?”林南听到这句话,便来了精神,按捺住心中的喜悦,故意刁难地问道,“我为什么要和魏侯订立盟约?我军刚刚攻下冀州,若是我将得胜之师南下,以我燕军之强盛,必然能够问鼎中原,如此大好形势,我又怎么会放弃呢?”
董昭呵呵笑道:“燕侯说的只是表面上的,袁氏虽然败亡了,但是冀州全境并未在燕侯手中,而且吕布也是个狼子野心的人,一旦燕侯发兵渡过黄河的话,只怕吕布就会翻脸不认人,直接带领并州铁骑横扫燕侯背后,到时候燕侯前面是我家主公,背后是吕布,进退两难,也只有自取灭亡的道理了。另外,燕侯刚得冀州,民心不稳,士兵疲惫,若是执意南下的话,只怕也是危险重重。我家主公说了,燕侯是个聪明人,必然会毫不犹豫地同意这个盟约的。”
林南听后,哈哈笑道:“曹操不愧是曹操,居然能够看的如此深远。你说吧,何时何地结盟?”
董昭道:“一个月后,八月十五,就在东郡濮阳城下。”
林南冷笑一声,道:“不!时间地点,我定!你现在可以回去转告曹操了,我会撤去包围濮阳的兵马,而且我的燕军也会尽数撤到黄河以北,我们划河而治。但是盟约问题我必须要再做斟酌,不过我也希望,在未给你们送达会盟的时间、地点之前,我们两军能够一直友好下去。”
董昭见林南说的如此斩钉截铁,已经失去了回旋的余地,便不再进行反驳,随即道:“那在下就此告辞了。”
林南道:“先生远道而来,一路疲惫,不如暂且在我军中休息一下,等到我军退兵时再行离开岂不好吗,我也可以顺便让先生感受一下我军实力,如果先生想到我的帐下的话,我绝对热烈的欢迎。”
董昭见林南在故意拉拢他,便道:“燕侯好意我已经心领了,只是魏侯对我不薄,我也不能随意背弃。另外,濮阳城近在咫尺,我到城中等待燕侯撤军也是一样的,顺便让东郡太守夏侯惇知道我家主公的意思,省的燕侯退兵之时,夏侯惇不明就里派兵追击。”
林南见董昭去意已决,便道:“那好吧,那我就不强留先生了,送客!”
亲兵送董昭出帐,然后把董昭送出了营寨,董昭叫开城门之后。便径直入了濮
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