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5贾玖之叹(4/5)
晴雯似笑非笑地看了袭人一眼,道:“放心罢。即便云姑娘跟宝二爷情投意合,只要史家两位侯爷不点头,云姑娘就不可能嫁给宝二爷。他可是史家大小姐,史家长房唯一嫡出的姑娘,就冲着现任保龄侯的爵位是从他父亲手里来的,为了不让人戳脊梁骨,保龄侯与保龄侯夫人也不会点头的。除非云姑娘做了什么丢人的事儿,需要遮丑,否则,史家不会把云姑娘嫁过来。至于宝姑娘,如今薛家都是掌握在宝姑娘手里的,只要宝姑娘自己愿意,以二太太对他看重,这门亲事怕是八九不离十。”
袭人道:“二姑娘是这么说的么?”
晴雯道:“秦姑姑这么说的。”
袭人心乱如麻,只得胡乱点了点头,又拿出自己做的针线。
晴雯看了看那块绣着鸳鸯的帕子,道:“我说你呀,真是糊涂的不是?这种东西,是我能用的?闺阁里面出现了成双成对的鸳鸯,那就是自己找死,更何况我还要过两年才出去呢。东西你先拿回去,等过两年再送也使得,现在给了我,也只有烧掉的份儿。”
袭人道:“反正是给你的,你爱烧不烧。”
晴雯道:“现在不是我烧不烧,是我拿着这玩意儿烫手。罢了,回头我跟我们姑娘报备一声罢。”
袭人奇道:“怎么,你们姑娘连这个也要管?”
晴雯道:“你当是你们屋里呀,宝玉竟然连尨服(尨通蟒,也就是俗语中的蟒袍)都上身了!我们这里,姑姑们管得极严。像我们这种丫头,身上的衣裳不能有整朵的花朵,要想在衣裳上添点装饰,就只能用飘零的花瓣和树叶子草叶子,大小、位置,都有规定,折枝花卉什么的,就更加不要想了。更不要说鸳鸯这种刺绣了。”
晴雯对自己的针线活很有自信,可是来了贾玖的屋子里,方才知道,很多花样儿是不能在闺阁里面出现的。
等客人走了、袭人也离开了,晴雯这才找上贾玖,将他与袭人之间的对话跟贾玖说了。
贾玖听说之后,也只是长叹一声。
跟晴雯不同。晴雯终究是个丫头,即便对袭人诸多不满,晴雯对袭人还是服气的,觉得袭人对贾宝玉是真的好。这是丫头们的看法,可是贾玖是主子,在贾玖看来,袭人就是那种刁奴,欺主的刁奴。
在晴雯看来,袭人纵着那些丫头们玩耍,是为了突出自己的勤勉,本身并没有多少坏心,可是这在贾玖看来,袭人这种做法,直接导致了家风败坏,根本就不能容忍。贾宝玉为什么有那么多丫头,这里面固然是因为贾宝玉喜欢被那些丫头们环绕着,实际上是因为贾母为了贾宝玉不用外面的针线娘子的活计的怪癖特意置办的。那些丫头们存在的理由就是,为贾宝玉置办衣裳佩饰。
袭人纵着那些丫头们玩耍,看似只是为了表现自己,可实际上,却造成了两个后果,贾宝玉的衣裳不妥当了,置办这些丫头们的的原本目的没有达到,反而造成了浪费,这是第一个后果。那些丫头们得了袭人的好,自然会帮袭人说话,袭人的人缘好了,家里的风气败坏了,上面的人对下面的丫头的掌控力却下降了。这也造成了上面的主子对袭人的依赖度增加了。这便是第二个后果。长此以往,上面的人可能被袭人架空,下面的人只会听袭人的,原本应该是金字塔形的社会结构,变成了沙漏型的结构。主人不在是中心,袭人却成了节点。
就跟原著里贾宝玉的屋里的情况一样,看着是晴雯很作,可是造成这种局面的,固然有贾宝玉的原因在,袭人的作为也功不可没。
还有,原著里面,袭人不止一次说林黛玉的坏话。很多人都认为,袭人阴林黛玉,是因为林黛玉的那句东风压倒西风,可实际上,在贾宝玉等人搬入大观园之前,袭人就当着薛宝钗的面,数落过林黛玉很少动针线的事儿。
按照社会习俗,女孩子是不能给外男做针线的。也就是说,女孩子的针线,除了给自己的几个姐妹,或者是给自己的父亲和亲兄弟,是不能给其他人的,连堂兄弟就要忌讳些个,更不要说贾宝玉这个表兄弟了。
林黛玉本来就不是袭人的什么人,没有这个义务帮袭人分担贾宝玉房里的针线活计。他给贾宝玉做东西,那是看在贾母的面子、看在两家姻亲又是表兄妹的情分;他不做,那是礼。可是袭人是怎么说的?对这薛宝钗抱怨过,对着史湘云还挑拨离间,让史湘云跟林黛玉闹了一场又一场。林黛玉是他袭人手底下的丫头么?必须听袭人的,替贾宝玉做针线活?
贾玖曾经听说过,有人猜测,原著八十回之后,“袭人为遮掩宝黛的‘丑祸’挺身而出,避免了王夫人的尴尬,保全了宝黛的名声,但因此离开贾府,并建议留下麝月。”(此处参看百度),其实贾玖认为,袭人不是为了遮掩什么宝黛丑祸离开而离开了贾家,而正是因为林黛玉死了,外面开始调查林黛玉的死因,导致他背地里的行为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使得他不得不离开了贾家。
林黛玉是什么人?他可是林如海唯一的女儿。林如海在盐政上连任了那么多年,不曾动过一动,可见上面对他办事能力是十分看重的。这样的一个人,死了,朝廷会不派人关心一下?只怕林如海死后,他有多少财产,他为朝廷弄了多少钱,新旧两任皇帝手里都有一本账。
巡盐御史这个位置,一年三五十万银子,
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