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6黛玉之睿(5/5)
林黛玉浑身一震,几乎没有跳起来。
可惜他被贾玖按住了。
只听林黛玉梦呓一般地道:“父亲没了,人们一定很好奇,父亲最后除了财物之外留下了什么。而我是个女孩子,礽儿和禛儿都还小,只有禔儿,他今年已经十岁了,孝满十二岁,正好参加童生试。那些人不一定会逼问父亲留了什么东西给我们,却会把我弟弟放在那个位置上,让我弟弟重蹈覆辙。……”
贾玖补充道:“而且,他们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东西,就不会罢手。那个时候,不但林大弟弟躲不掉,就连林二弟弟与林三弟弟只怕都跑不了。”
林黛玉在位置上沉默了好久,这才低声道:“二姐姐,你打算怎么做?”
贾玖道:“林妹妹,方才我已经说过了,盐价会如此之高,正是因为百姓对盐的需求被压制在了一个极限。除非市场上突然需要大量的盐,不但能够一口吞下盐商们囤积的所有的盐的储备,还要逼得盐商不得不想办法采用效率更高的办法产盐。否则盐价很难稳步下降。”
林黛玉摇摇头,道:“不可能的。这天底下有谁能够一口气吞下盐商们囤积下来的全部的盐,还要逼得盐商扩大生产。如果有这种事情,只怕早就被人采用了……”
贾玖在林黛玉的耳边道:“若是我告诉妹妹,利用炼丹术,可以从海盐中提取一种类似粗盐的粉末,能够是粮食增产。比方说保证双季稻的丰收、保证江南粮食增产至少六成……”
林黛玉道:“二姐姐,你没有说胡话吧?双季稻的时候,早在二三十年前,的确有人做过。只是那很伤地。一块上等好田,种了双季稻之后,即便增加了轮休的时间,缩短了轮休的频率,可依旧退化得很快。一块下等薄砂地要想养成上等好田,至少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可一块上等好田变成薄砂地,用不不了十年。”
贾玖答道:“这个我知道。双季稻原来是那个王氏女弄出来的。这个失败也成了王氏女祸国殃民的铁证之一。王氏女在临死前还在叹息什么花肥呢。”
“二姐姐知道?”
贾玖点点头,道:“京师里面教养女儿,总是拿王氏女做例子的,所以我也知道些个。当初王氏女死后,道门中对他的生平很有兴趣,所以特地收集了有关他的事情。这个花肥,因为于国于民有利,所以是道门一直关注的重点。花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道门终于从那个王氏女的片言只字中得到推断出了线索,又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失败,这才推算出了配方。”
林黛玉问道:“效果如何?”
贾玖道:“的确能够增加水稻的产量,也能够延缓土地的退化。不过,这种肥料需要大量的海盐,他本来就是海盐中提炼出来的。其二,使用的方法虽然简单,却还是有讲究的。若是直接搁地里,只会烧死庄稼。所以,目前来说,使用的范围并不是很广。”
林黛玉想了想,道:“姐姐的意思,我明白了。有了这个盐肥,势必需要大量的盐。眼下朝廷使用的煮盐法虽然便于估算盐的产量,可是产量终究不高。如果朝廷想要粮食丰收,就只能启用已经被搁置的,在两宋时期就广泛运用的晒盐法。晒盐法产盐量高,一旦世面上出现了大量的盐,盐价也会慢慢降低,百姓自然就不用数着盐粒过日子了。二姐姐,我说得可对?”
贾玖连连点头:“正是这话。所以我需要对江南形势有个通盘了解。只有这样,我才能制敌先机,而不是被那些人、被那些盐商们所左右。好妹妹,你会帮我罢?”
林黛玉沉吟了片刻,道:“二姐姐,这种事情可不能马虎,一个不小心,即便是个好法子,也会变成害民之策,就跟王安石王相公的青苗钱一样。二姐姐,你打算交给谁来实施呢?”
贾玖答道:“当然是道门了。”
林黛玉沉默了一会儿,道:“二姐姐,你说的这个盐肥的事儿,其实他的真正来历并不是出自道门罢?”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