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手机版首页搜索小说

69看书网手机版(繁体版)

m.69kshu.win

首页 > 修真小说 > 回到民国当大帅 > 章节目录(2/2) ()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69kshu.win/14760/

第374章 暗杀事件(2/2)

。一次大战期间另一个重要的设计革新是硬壳式机身,硬壳式结构有着薄而成弧状的外壳,不需内崁式加强条就能支撑外负载,如果外壳和可分担负载的隔框或加强条搭接,则就称为半硬壳式结构,这两种结构的主要承载件都是那层应力蒙皮。因此若依照严格的定义,现代的飞机很难说是半硬壳式结构,因为机体蒙皮上有许多开口提供维修工具的进出,所以绝大部分的气动力负载都由保形条和隔框承受,而不是蒙皮。

硬壳式机身实际上在一战爆发的前夕就已经出现了,当时已有人尝试在圆形的的木制隔框上,铺上几层很薄的三夹板,但因为很费工,以这种施工方式做出来的飞机没几架,其中最著名之一的是法国的竞赛者号,这架快速且流线的单翼机壳状机身,是由上、下两片靠模成形的木质三夹板接合而成,它在1912年创下时速超过100海浬的纪录。硬壳式施工技术的突破是在1918年,当时在洛希德飞机制造公司任职的诺斯洛普,和公司创办者洛氏兄弟亚伦和莫肯,以及公司内的制造领班史特曼,共同获得了硬壳式机身制程的专利,将施工的时间大幅度缩短。专利编号为1,425,113,以诺斯洛普为主要设计者。一次大战末期的1918年,一些飞机结构的设计方式和趋势俨然已经标准化了,譬如为了增加升力,机翼做得较厚,且下翼面的弦线方向曲率较小,因此能使用较宽的翼梁,增加机翼的强度和刚性。还有清爽、无拉力钢绳的机翼,和主结构以金属取代木材的时代趋势。不过一直到1920年代初,当时在天空翱翔的飞机,绝大多数还是有着外露式拉力钢绳、装有副翼的强壮机翼,独立的衍架式交叉钢绳机身,以粗棉布覆盖外表面的木制双翼机。

王振宇对于飞机的发展史还是有点了解的,一战时,单翼机的技术就成熟了。但是到了二战早期,飞机的发展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民用飞机的技术远远领先于军用飞机。

很多商用飞机都普及单翼机了,军用飞机却还都是双翼机。王振宇知道这是人们对新事物的正常态度,而熟知历史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要在中国改变这一点。王振宇很清楚,自己要想在短时间内让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军事上强大起来,这一点是包括苏联在内很多国家已经实践过的。而要想在军事上超越列强,唯一的办法就是在空军上下功夫,因为这个项目目前全世界都可以算是在同一起跑线上。

所以目前301基地全部十五架飞机(三架运输机,五架轰炸机,三架战斗机和四架侦察机)都被要求使用单翼机技术。不过这些飞机都不是中国自己生产的,而是由波音公司合作生产的。按照王振宇的意思,叶国轩在美国一共投资了四家飞行器制造公司,其中就包括威廉?爱德华?波音于1916年7月15日创立的波音公司。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不要忘记把本站加入书签哦!
状态提示:第374章 暗杀事件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