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酒厂改制案(4/6)
这天,阙丹莹隔房弟弟找到县政府里来,说是有个情况要当面向她说,还说情况比较严重。隔房弟弟叫阙德望,在土岭乡政府里工作,是土岭乡的乡秘书。阙德望和阙丹莹隔了几代,上辈的人都没有理清,但两家一直有着往来,就算隔多少代,那种亲缘关系却没有消减。阙德望能够在土岭乡四五年里坐上乡秘书的位置,还是得力于阙丹莹的影响力。乡秘书还不是领导,但却同领导打交道,也是乡政府培养领导的最佳位置。
土岭乡里有什么消息,阙德望都会向阙丹莹说,这些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事,对阙丹莹说来也是了解下面乡镇的一个途径,偶尔也烦厌阙德望这样做,却还没有封杀。这些时日太忙,阙丹莹本不想见阙德望,但他却两三个电话说真的很重要很严重。
阙家人本身就少,阙丹莹这一家也就她姐妹两个,妹妹出嫁在农村里,阙德望他们那边有兄弟三人,平时对阙丹莹的父母很照顾,也使得阙丹莹默认土岭乡对阙德望的栽培。
自己的婚姻,在走进县政府大院后,就变得很乱。老公闹过几次后,两人冷战两年,阙丹莹终于摆脱了婚姻的苦恼。流言蜚语虽然总伴随着自己,对自己说来已经见惯不怪了。
每次见阙德望,都不让他到县政府里来,这样对他才不会影响。走到县政府外,一时没有想好让阙德望到哪里等自己,在外面也怕被人见到。政府里有人认识阙德望,他们见了也无所谓,但更多的人却认识自己而没有见过弟弟,却不能给每个人都解释一番。
想了想,还是到家里去为好。
阙丹莹的家是在新八一街,这条街是八十年代慢慢建成的,相对说来比较清冷一些。房子是两年前购置的,那时政府的福利分房已经过了,而自己离婚后总得找个地方将自己藏起来,就在街边买了一套,三室一厅。房子也就八十几平米,每一间房都很小,客厅也小。本想将父母从农村里接出来住,三室一厅也就好安排了,可父母却不肯离开生养的土地,要自己劳作。
新八一街街道比较宽,是四车道的街面,但这边商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到晚间更是清冷。阙丹莹平时工作忙,每次回家也都临近午夜,有时是凌晨,对街道是否热闹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观。县城也不大,从政府到新八一街,走路也就十分钟的样子,不算远。
走到半路,告诉阙德望到家里去说,心里想着要是他没有说哦出什么事来,还得说一说他了。论年纪,和杨冲锋县长要大两三岁,可沉稳修养却相差太大。总是这样不知道自己想事,今后会有什么前途?无形中用杨冲锋来做参照物,会令所有的人都黯然失色,何况,阙德望本身也就那点儿模样。
阙德望很快就到,进门见姐姐脸上有些生硬,也不当回事。姐姐在县政府里,那里工作忙乱成什么样,他心里也明白。但觉得这事确实太严重了,不当面说清,心里没有底,万一闹出大事来,对姐姐和自己的影响都不小。
“大姐。”阙德望招呼声,客厅里没有空调,也没有生火,两人急走着来,也不会感觉到冷。阙丹莹没有说话,将脸色调整了下,弟弟虽说不争气,可不是至亲的弟弟,也不能过多地说他。适当提点,同时在工作上也指点一两句,有没有长进也得看他自己。
“坐吧,年末了自己可要多注意些。”
“知道了,姐。”阙德望在阙丹莹面前还是很注意到,知道自己今后有没有进步,那得靠姐姐帮忙,如今在乡政府里,书记、乡长对自己也很看重,实际上也是看在姐姐的面子上。
阙德望坐下后,将要说的事整理了下,说“姐,县里给乡镇农业组的任务,要将全乡生产情况进行统计,我们下到村里落实。却得到一个很严重的信息,全乡里七八个村的村民,家家户户都没有钱买来年的种子、肥料。开春后他们无法生产,也不想生产。”
“怎么会这样?你们乡也不是最贫困的乡镇,往年都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事,今年又没有什么意外灾害。”土岭乡和柳泽县相邻,在柳河县的乡镇里居中上水平。
“当时我们听了也是这样想的,村里虽然不富有,但来年的生产还是不会有影响的,农村里的人也有自家的规划。现在却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见他们说到来年不能生产,要乡政府给他们赊种子和化肥,否则就不耕种了。那些人看不出一点急像,我们心里也就更疑惑。后来做调查,他们开始还不肯说,经过反复查问,才知道,这些村的人将自己所有的钱和能借到的钱,全部拿到柳泽县投进一个厂里,说是有很高的利息。”
“是真实的情况吗?那是个什么样的厂?”阙丹莹也感觉到其中的严重性,全乡大部分村开春后不能耕种,对乡镇和县政府说来都是很严重的事。
“乡政府对这些事已经核对过,八个村的情况一样,村里有柳泽县那边的亲戚,是亲戚们过来,说柳泽县的人已经拿到投入后的高额利息。说是投入一万,满一年后,就可收回将近两万。那可是两个工作人员一年的工资啊,谁不动心?村民们有一家做一股的,也有几家联合凑出一万做一股的,将所有的钱都在两个月前,投进柳
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