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手机版首页搜索小说

69看书网手机版(繁体版)

m.69kshu.win

首页 > 网游小说 > 唐朝那些事儿 > 章节目录(2/3) ()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69kshu.win/15092/

第29章【暴风骤雨7】(2/3)

李璘(我们经常听说歃血为盟干大事的,这种歃血相约逃亡的确实不多见)。季广琛带领6000士兵(也就是说,他是被数量为自己一半的敌人、在开战前吓跑的。可见这是一群多么差劲的乌合之众),准备逃往广陵。李璘派兵追他,他回头说:“我记得永王的恩德了,所以不忍心和他决战,才自己逃命的。你们如果逼我。我只好和你们决一死战了。”于是追兵停止追击,眼看着他溜走。紧接着,浑惟明逃到了江宁(今江苏南京),冯秀康逃到了白沙(在今江苏仪征)。就这样。政府军还没发起攻势,李璘的大军就开始瓦解了。

当晚,皇甫铣在长江北岸摆开阵势,点燃了一束束的韦草,士兵每人手持两根火把。江面上火光一片。士兵往来、人仰马嘶的影子投射到水中,李璘的侦察兵以为政府军已经开始渡江,急忙向其报告。李璘听后害怕得要命,也不作任何军事抵抗的部署,就带着妻子儿女和少数亲信逃跑了。等到天亮后,发现政府军在使诈,他才又进城。在准备好逃命用的船后,他派儿子李玚驱赶老百姓道晋陵(今江苏武进)。这时,隐匿在李琳身边的间谍向政府军报告:“永王逃跑了!”于是,江北的政府军发起总攻。李成式部的先锋。抵达新丰(在今江苏大丰)。李璘的部将高仙琦想反击,被皇甫铣部合围。皇甫铣的部下射中李玚肩膀,叛军溃败。李璘、李玚、高仙琦等狂奔 里到达鄱阳(今江西鄱阳),想进城被当地军分区参谋长(司马)拒绝。愤怒的李璘,下令烧毁其城门攻入。进城后,从府库中收罗了一些兵器和粮食,又向岭南地区逃窜。皇甫铣率领政府军,在大瘐岭(“五岭”之一,在今江西大余县)追上了他们。双方展开激战,李玚死于乱军之中。高仙琦逃走。李璘中箭被俘,二月二十日被皇甫侁杀死(也有资料说李璘兵败后被俘,后来又逃走了。但这种说法,缺乏有力的证据)。至此。这场既滑稽又突兀的叛乱就此平息。

李璘还没失败时,太上皇李隆基下旨说:“将李璘贬为庶人,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县)”。可惜,早已没人把他一个过气的“太上皇”的命令放在眼里了。李璘死后,他的妻儿被皇甫铣派人送到了送到蜀中,李隆基伤心不已。李亨因为十六弟是自己从小抚养大的。所以并不对外宣布李璘的罪状。只是对旁边的人说:“皇甫铣擒获我弟弟,不先送到蜀中或灵武而要擅自杀害,这是为什么呢?”因此,不再重用他。至于李白是如何从那晚的乱军中逃脱的,至今还是个谜。能肯定的是,他因“李璘案”的牵累,一不小心成了政治犯。只是在郭子仪的力保下,才被被免去死刑,改判流放夜郎(今湖南新晃),流放途中又被赦免。晚年的他飘泊困苦,5年后去世。

近年有人认为,李璘是在执行李隆基既定的由扬州渡海进攻范阳的计划,而被李亨有预谋的消灭了。这种说法未免过于荒谬,几十万唐军在陆地上与安史叛军展开决战(邺郡大战)都未取胜,几万水军长途跋涉几千里去奔袭,能有什么战果呢?总之,李璘的谋反作乱,实在是给三哥李亨添乱、添堵。分散了政府军的兵力,打乱了李亨的平叛计划。最无情最是帝王家,帝王家的无情源于对权力的追逐。这种追逐,最值得关注的就是皇子们身后各种政治势力的博弈。既得利益者为维护地位,或无端猜疑,或频起冤狱,对那些潜在的威胁者进行无情打压。觊觎者则隐忍蛰伏等待时机,随时准备反击。这种为了争夺最高统治权而进行的你死我活的斗争,历代数不胜数。当亲人被作为敌人赶尽杀绝、昔日的政治敌手已不再成为威胁后,这些无情帝王又常常出于笼络人心的目的,而虚情假意地展示他们的“悲悯”和“大度”。实际上,这绝非他们人性的复苏,而只是某种程度上良心的自我救赎,更是一种胜利者的固有姿态。隐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建宁王李倓、永王李璘等失败者的经历,无不如此。

皇室的你死我活的斗争,使得亲情淡漠,人心如霜冻。从气候上看,这时还真赶上了寒冷期。严寒的气候,对游牧民族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破坏,也对农耕地区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新唐书?突厥传》开篇谈到:“游牧部族为祸中原已经很久了,前朝的事迹,史学家都能说得很清楚。唐朝建立以来,游牧部族的势力更加强盛,曾经和中原抗衡的有4支力量:突厥、吐蕃、回鹘和南诏。当时,群臣提了很多防御的建议,有的采纳了,有的被搁置,效果都是明摆着的(效果不明显啊,要不怎么会有此起彼伏的外患)。”

乱局难定、焦头烂额的唐朝,此时已经顾不上对游牧部族的防范、历来的过节什么的了。为平定安史之乱,“病急乱投医”的李亨,先后分别向吐蕃、回纥,甚至还向阿拉伯帝国(大食)借兵。这些勇猛剽悍的“外籍军团”确实能打,为李亨父子的事业出了大力。但有道是“请神容易送神难”,事成之后这些异族军队都以“功臣”和“大唐的救命恩人”自居,又给唐朝带来了新的担忧。

回纥(he),也称回鹘(hu)、乌护、乌纥,是今天维吾尔族和裕固族等族的祖先。回纥的前身敕勒,公元前3世纪分布于贝加尔湖以南,有狄历、敕勒、铁勒、丁零等名称,分为袁纥、薛延陀、契苾等15部落。由于使用一种车轮高大、辐条数多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不要忘记把本站加入书签哦!
状态提示:第29章【暴风骤雨7】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