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手机版首页搜索小说

69看书网手机版(繁体版)

m.69kshu.win

首页 > 都市小说 > 异墓录 > 章节目录(2/2) ()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69kshu.win/153419/

第三十八章 去徐州(2/2)

到高兴又觉得忧虑。

高兴的是,宜兴紫砂已经在徐州地区得到了普及;忧虑的是,数量众多的紫砂壶里,普通实用品占了大部分;上了年岁的“老壶”尽管也有几十件,但相当一部分制作粗糙,没什么收藏价值。

他们还见到了一些仿品,这些“老壶”的收藏者,识别紫砂老物件的眼光不到位,被人家忽悠,吃了“药”,交了“学费”了。

三点多光景,活动现场出现了小高潮,有人拿来一只满是铜锈的四方铜鼎。

铜鼎的主人介绍,说这只鼎是疏通河道的时候,被挖泥船从河里打捞上来的。

几个负责鉴定紫砂壶的专家里,有人也是文物鉴定高手,他们对这个小铜鼎进行了分析,得出的意见是,这只鼎从质地、造型和纹饰来看,确实是老物件,具体的年份不详,有待考证。

关于这个鼎的话题,一直延续到晚间的招待宴会上。

“我说文哥,河里头怎么会捞到古董呢难道谁家不小心把鼎掉河里去了”李成博边夹菜,边一本正经地问周文。

周文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反问“古董的价值,你应该知道的吧”

“当然知道。我是干这行的,古董值钱的道理要是不懂,我还能做这方面的买卖嘛。”李成博说着,有些得意地强调,“文哥。你忘了,我在圈内有土考古专家的美誉哦。”

“行,你是专家。但是,老物件的价值不能只用金钱来衡量,它在考证历史方面起到的作用是金钱买不来的。”

“好,咱不谈钱,不谈钱。那你说,河里头怎么会捞到这么件古董的呢”

“我分析,有人不小心将铜鼎掉河里去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有价值的东西一般人都会当宝贝放起来,绝对不会捧到河边去溜达。”

“会不会,是有人故意扔河里去的”

面对李成博这个几近天真的问题,周文有些哭笑不得“你傻呀。换了你,会不会将值钱的东西扔河里去比如,你把手机扔河里试试。”

李成博反驳道“手机是电子产品,扔河里还有用嘛。这铜鼎就不一样了,别说扔河里,就算扔火锅里煮个把钟头,拿出来照样还是古董。”

杨轼见两人差不多杠上了,笑着对周文说“小老弟。你还真别不信,徐州真发生过有人往河里扔鼎的事呢。”

周文觉得意外“真的”

“对。”老杨点了点头,接着,他便讲起了“九鼎沦泗”的典故。

他说,要说到九鼎沦泗,就得先说一说九鼎的来历。

春秋左传里有鼎的记载,说是夏朝初年,朝廷划天下为九州,并令九州牧贡献青铜用来铸造九鼎;还指派名匠,将各州名山胜景仿刻于九鼎之上,用九鼎来象征九州,反映统一和王权的高度集中,以此显示夏王朝已成为天下之主。

关于九鼎问世的时间,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但普遍认为,九鼎是出自夏代,至于是谁造的,没确切的考证。

有种说法叫禹之世,也就是说,是夏禹铸造了九鼎;汉代后,人们普遍认为九鼎就是夏禹造的。

另外,据野史的说法,九鼎的作用远不止象征九州以及王权,据说,这些铜鼎有着非凡的能力,拥有九鼎的人,能借助铜鼎的能量,呼法,也导致了此后很长的一段时期,诸君王不遗余力寻找九鼎下落的结果。

说到这里,杨轼说“下面,我就讲一下九鼎跟徐州的关系。”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不要忘记把本站加入书签哦!
状态提示:第三十八章 去徐州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