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6/7)
」合着大明朝就有眼镜了,叫什幺叆叇,丁寿不知老祖宗早对光学有了研究,眼镜这东西宋朝就已出现,马可波罗游记就有相关记述,他若是活的长些,明末孙云球连显微镜都做出来了,此时他只是好奇:「这东西哪儿来的?谁做的?」见他不拿自己年老眼花说事,焦芳才放下心来,道:「江南工匠尤擅此道,锦衣卫南镇抚司掌管军中工匠,细查便知。
」丁寿若有所思,「江南……」************江南,苏州东山陆巷。
一座进深五间的府邸坐落村中,高大的府门上方挂着深黑的匾额,上面镌刻着「惠和堂」三个金漆大字,这便是接到圣旨复出的王鏊宅邸了。
此时王府之内欢声笑语,王老大人妻妾相伴,儿孙满堂,又奉旨复出,可谓志得意满。
「岳父,小婿祝您此番进京宏图大展,一遂平生之志。
」一个相貌儒雅的青年举杯贺道。
「呵呵,借子容吉言了。
」王鏊年过五旬,精神矍铄,须发皆黑,抚髯对年轻人笑道:「此番你随老夫进京历练,让你夫妻二人劳燕分飞,素兰不要怪我就好。
」青年身旁一个清秀端丽的女子闻言满脸红晕,嗔怪道:「爹,您又为老不尊了。
」王鏊哈哈大笑,这年轻人是他长婿徐缙,弘治十八年高中进士,王鏊共有四子五女,长女王素兰灵慧通经,最得他喜爱,爱屋及乌,对这个他亲选的长婿也最为看重。
「老爷,」一名老家人跑了过来,「祝老爷,文相公来了。
」「哦,希哲和征明来了,快请。
」王鏊展颜笑道。
「老师,听闻您老出山,我和征明特意赶来祝贺,这顿酒您可省不下了。
」一个留着三缕长髯的黑面胖子一边施礼一边高声道,拱手的右手赫然多枝出一根手指。
另一个随他同来身穿紫色程子衣的三旬文士,面色谦和,恭敬行礼。
「好你个祝枝山,整日只知到处蹭酒,老夫让你编修的《姑苏志》如何了?」王鏊指着黑面胖子笑道。
「知道老师的酒不能白喝,今岁二月《姑苏志》初稿已成,您还不该赏学生一碗酒喝?」祝枝山挤眉弄眼道。
「该赏,该赏。
」王鏊抚掌笑道,示意家人增设座椅碗筷。
「二位兄长请上座。
」徐缙起身让座道。
「子容休要客气,如今你已高中进士,岂有坐我等下首的道理。
」文征明拘谨道。
「二位兄长皆是吴中才子,诗书画三绝为文坛翘楚,小弟后学末进,侥幸蟾宫折桂,断无颜忝居上座。
」徐缙推辞道。
「学无先后,达者为先。
在科举路上,子容已经走在老哥哥前面咯。
」即便豁达如祝枝山,说此话也有几分颓然。
科举之路从来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祝、文二人虽说久负才名,科举道上却是坎坷不平,祝枝山弘治五年就已中了举人,此后屡试不第,文征明则更惨,中了秀才后连乡试这一关都未曾过去,所以适才老家人可以称呼祝枝山举人老爷,而他只能是「秀才相公」。
王素兰在一旁规劝道:「二位兄长就不要推辞了,今日乃是家宴,只论年齿,不谈功名,快请上座吧。
」这二人都是王府熟识,是以王素兰等女眷也未曾规避。
徐缙又开口相劝,直到王鏊发话,祝、文二人才依次落座。
王鏊语重心长对祝枝山道:「方志展现一地风貌,不可轻忽,虽《姑苏志》初稿已成,还要细心校对才是。
」祝枝山收起笑脸,恭敬道:「弟子省得,老师放心。
」文征明在一旁接口道:「昌国兄来信说大理寺公务繁忙,不能擅离,请老师恕罪,他在京师扫榻以待,恭迎老师大驾。
」文征明所说的是同为吴中才子的徐祯卿,与王廷相等人并称x寻ㄨ回╮网∶址△百╖喥§弟╛—╛板★zhu╘综╝合3社x区╖「七子」,他也在弘治十八年高中进士,可惜因貌丑,未能进入翰林院,而是到大理寺任职,算是断了今后为相的道路。
王鏊点头叹息道:「昌国诗调高雅,虽崇文复古,却又不失吴中fēng_liú,仕途竟遭此波折,可叹!」祝枝山强颜道:「幸好有昌国,不然堂堂江南四大才子竟无一人登第,老祝岂不羞愧地要一头撞死。
」随即又是一叹,「其实我们四人中最早该登科的应该是伯虎,可惜啦。
」弘治十二年的科考舞弊案牵扯甚多,他也不便多说。
原本与弟妹言笑晏晏的王素兰神色一黯,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在壑舟园中泼墨挥毫,作出「洞庭有奇士,楼室栖云霞」诗作的潇洒身影。
「夫人,可是身体不适?」徐缙见爱妻面色有异,关切问道。
「无事,只是有些乏了。
」王素兰面对丈夫关心,心虚回道。
王鏊长子王延喆年轻气盛,没有太多顾忌,又与祝枝山等熟识,突然开口道:「祝大胡子,伯虎兄为何没来?」文征明闻言停箸不语,神色郁郁,王鏊看了他一眼,问道:「你二人还未和好?」默默点了点头,文征明没有多言。
王鏊摇头叹道:「你们年轻人之间的事老夫不便多言,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你们四人相知相交多年,当思来之不易,全了这份因果。
」见气氛尴尬,祝枝山笑道:「伯虎人虽未来,却教学生给您捎来一
第6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