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手机版首页搜索小说

69看书网手机版(繁体版)

m.69kshu.win

首页 > 校园小说 > 雄霸大明朝 > 章节目录(2/2) ()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69kshu.win/18219/

第240章 内阁首辅上(2/2)

,这让朱国桢有些无趣,饮一口茶问:“怎么?你这人一向锱铢必较,怎么不问问主使?”

朱延平也想问,只是觉得这样直接问掉档次,会让人觉得没涵养,笑着回答:“朱公想说就说吧,能问这种问题的人,想来胸襟也大不到哪里去,我何须在意?”

“是袁崇焕,他是韩爌的学生,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升的太快了。他跟脚和你一样硬,又自负才华和你朱宗柔也是类同,也都不是什么好脾气。听说,袁枢这段日子四处走动,你准备与他们合作?”

见朱延平迟疑,朱国桢向后躺着,一叹:“过了今日,老朽就该卸担子了。有人急着上来挑担,这是好事。这临走,能帮他们一把也是要帮的。”

袁可立和他是快三十年的老朋友,孙承宗又是个什么底细?每年五六百万砸下去,事情办砸了遮着捂着,一直想离职跳出自己挖的火坑。让这样的人独当一面,与当年信任的东林袁应泰有什么区别?

杨镐兵败后,辽镇还是有一副好牌可打的,熊廷弼接替。结果楚党的老熊绑了同盟浙党的杨镐,连个戴罪立功的机会都不给。直接导致,熊廷弼被自己弹劾滚蛋,回京受审。

之后又派清流名士派头的袁应泰去,直接丢了辽沈要地,袁应泰也很干脆的在城破时投火了。

然后又是王化贞和熊廷弼,自己搞内讧,将还能打的一副牌分成两份,打战争牌就像三国杀,越多越好,又不是玩跑得快,这还怎么打?

对于东林,朱国桢是看不起的,更看不起孙承宗的能力,看看这人的屡历就知道。

保定高阳县出身的孙承宗,早期给县里人教书讲学过日子,因为擅长教育被人看中,去了边塞给人家督抚大员当幕僚。

很多人说是孙承宗当时给人家参赞军机,孙承宗本人也是这么说的,可朱国桢知道,资历够老的人都知道,孙承宗就是过去给人家子侄讲课的,只是个应聘而去的讲学先生,根本不通军政,只是个教育高手。

然后万历三十二年,人近中年的孙承宗一举拿到一甲第二名进士,也就是榜眼。然后就是在翰林院混资历,在詹事府混资历,唯一的政绩就是主持了万历四十五年的应天乡试。

结果在题碑上,孙承宗的措辞有些过于激烈,被浙党弹劾。当时的内阁刘一燝力保,这个非东林的内阁出力,才将孙承宗保住。

之后就是给天启讲学,这位教育专家和天启相处的不错。之后经抚不合,辽东彻底大败后,朝中找不到一个重量级的人物过去收拾烂摊子。

天启又不信任那些推举出来顶缸的,就把差事交给了孙承宗,孙承宗也没办法推辞,一来皇帝还期望着他这个老师的来个出将入相,二来东林那边也推不掉这个责任,也不能丢辽镇的兵权。三来,百废俱兴的辽镇必然需要大输血,自己人过去主事,自然就握住了这根血管的源头,掌握了主动权。

就这样,毫无边塞军政经验,甚至连内地督抚都没做过,只在翰林院、詹事府转圈圈混资历的孙承宗,成了外放的内阁大学士,领兵部尚书衔,兼蓟辽督师。

孙承宗的黑账,老一辈人都知道,袁可立也知道。

而孙承宗到辽镇后,老奴本就元气大伤正在休养,一直没有侵犯辽镇,于是都把孙承宗夸到了天上……

朱延平弄不明白朱国桢堂堂首辅怎么说话是跳跃式的,有些糊涂,可袁枢那边表过态,这位今天还是首辅的朱国桢,是登莱系的朋友。

稍稍迟疑,朱延平点头:“我与袁枢是好友,对待战事,我与他是一致立场。”

“你难得有几个朋友,我们都看着呢。袁枢,他的命不好,以前他认命,现在想要争一争。你去找崔阁老和成阁老,只要能说服一人,我们这边最低便能有三票。他也算老朽半个学生,袁军门不帮他,老朽这个做师父的拉他一把。去吧。”

朱国桢说着摆摆手,朱延平起身拱手,端起自己的茶碗走了,脑袋里还是一团浆糊,怎么袁枢命不好?堂堂登莱系大当家袁可立的独子,本人又文武双全,怎么会命不好?

他还不清楚大明朝官场运行机制,袁枢的命真的太差了。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不要忘记把本站加入书签哦!
状态提示:第240章 内阁首辅上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