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揭竿而起(1/2)
当秦川带队赶到苏山驿附近时,时辰已到酉时,他跟着接应的士兵来到一座山岗之后,看见大队人马都在这里歇息,几个队正也在,看见秦川来了,还多带了这么多人,不禁又些惊奇。
秦川大致说了下这些新来的人的来历,就和队正们一起把人分了,把兵丁合入各个战队,这样每个队就有近五十人了,伤员、平民和妇孺则并入后队。现在,秦川手里就有近四百人了,其中一半的人有自己的武器,丢了武器的另一半人,则砍根竹子削尖了当作竹枪。
秦川集合了队伍,站到队伍前的一个土坎之上,看着下面注视着他的几百号高丽汉子,这是秦川改变自身命运的本钱和底气,当然他也会带给他们改变各自命运的机遇,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很多人倒下,包括秦川自己。但人在这个乱世中,谁又能保证自己肯定能够活到明天呢?抱成团,大家一起拼一拼,没准真能拼出个明天来。做事在人,成事在天,人死鸟朝天,活着就是赚了,如果侥幸发达了,那就是中大奖了。
秦川让人弄了杆长长的竹竿,扎上一块白色的长方形布襟,他就在队列之前,咬破自己的手指,在布襟之上用自己的血写上一个大大的“义”字。他把这杆草草制作的旗帜高高的扬起,大声说道:“天降大义于世间,然奸臣祸国,致倭寇入侵,国家蒙难,百姓遭殃。我等虽为草芥,见识浅薄,然寸草能遮丈风,故欲以血肉之躯,对抗强暴,以拯社稷,申大义于天下。自今日起,我部号为‘义’字军,上报朝廷,下救黎民,外逐倭寇,内扶社稷。黄天在上,见我等赤心!”
这一天是万历二十年(壬辰年,西历1592年)四月十五,在战争爆发的四天后,秦川的“义”字军拉起了杆子,这是名副其实的“揭竿而起”。
秦川的成军宣言,如果让有心人听到,一定会认为他包藏祸心,“奸臣祸国”,谁是奸臣?“内扶社稷”,你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草头军想干的?不过听他讲话的军士们,基本都是文盲,头领说的,自然是对的,大家跟着响应就得了。个别能识得几个字的小军头和士兵,倒是模模糊糊听出了个大概意思,但又有谁敢站出来指证呢?他们还得指望秦川给他们带条活路出来呢。
山头的草丛中,秦川和几位队长仔细地观察着山脚下的苏山驿,苏山驿位于一条山谷之中的平地上,大道由东南斜向西北,有围墙的驿站在大道尽头,驿站内有人在出没,沿着大道的两侧都是一些民房,街上却没有人影。苏山驿距离西边的洛东江不远,去密阳的大道过了苏山驿就是一直沿着江边延伸的了。秦川现在已经知道他搞错了一件事,苏山驿其实离东边的梁山镇最近,过了苏山驿往右边分路就是去梁山的,于是他又赶紧派出几个人往梁山那边去设立警戒哨。
现在苏山驿东、南、北都是倭军,只有西边洛东江那边应该没有倭军,此时他并不知道,一支倭军的偏师已经向西边的昌原进发了,现在秦川和他的小队伍,已经深陷日军的包围圈之中了。打完苏山驿之后,秦川的计划是把队伍拉到洛东江西边的昌原去,然后投奔全罗道。而现在虽值春夏之交,但据众人说这几年寒冬都异常持久,结果洛东江在这一带还是枯水期,江水不深,找个浅滩过江,应该不是很难。
倭军的辎重队是快黄昏时才到的苏山驿,秦川注意到停驻在苏山驿的这支倭军辎重队,并没有部署什么防御措施,这大大出乎他的意料,显然倭军没有打算在此过夜,他们既没有挖掘壕沟、设置栅栏,也没有把大车串联起来组成防御墙,而是沿着大道停放一溜,甚至两侧山头也没有放哨兵。同时,大部分的倭兵也分散钻进了路旁的各处民房中去。不久,那些民房的烟囱都升起了炊烟,驿站上空也升起了炊烟。至于高丽的民夫,由一些倭军的杂兵看守着,先是喂食拉车的牛马,后又被驱赶着聚成一堆,坐在地上吃各人带的干粮,只有十来个倭军杂兵在周围看押着他们。
“看来他们是不会在苏山驿过夜了,我们的计划得变了,要提早行动,走,回去再斟酌一下。”秦川说道。
几人悄悄的爬下了山坡,山坡后面,几百条汉子正坐在地上歇息,等候命令。
苏山驿站内,稻田利吉正躺在床上养神,在马上骑了大半天的马了,屁股和大腿早就酸痛麻木了,晚上还要赶夜路,他必须恢复一下。他没脱盔甲,只是让侍从把背旗取下来。他现在腹中也颇感饥饿,又不想吃冷饭团子,就等着伙夫把那个高丽商人送的母鸡煮熟,好大快朵颐。
躺着躺着,稻田的眼睛开始打起架来,不知过了多久,他迷迷糊糊的听到外面有嘈杂的声音闹了起来,还有人在大声喊叫,稻田条件反射似的跃起身,抓起刀鞘,冲到房外,看见围墙外昏暗的天空下,有火光在闪耀,同时各方都传来叫喊声。
一个士兵冲进门来,冲着稻田喊道:“大人!有敌袭!”然后,一柄飞叉从他背后透胸而出,跟着一伙高丽士兵冲了进来,迎头两杆竹枪投射过来,稻田猛的闪过,然后迅速拔出刀,嘶吼着,带着院内的几名倭兵上前拼死抵抗。
秦川跟着兵士进了驿站,姜姓猎户兄弟的老大从那个倭兵背上抽出了自己的猎叉,和自己的弟弟以及梁桂一起遮护在秦川左右。院中已经倒下了两名高丽兵士和三名倭兵,剩下的五名倭兵已被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