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手机版首页搜索小说

69看书网手机版(繁体版)

m.69kshu.win

首页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大片时代 > 章节目录(1/2) ()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69kshu.win/209478/

第30章8大厂以及讨论(1/2)

《驴得水》这部电影作为林东峻的第一部电影,他也是要参与制片工作的。他对自己的制片能力还是很有信心的,而且通过这个环节,可以非常充分的了解这个年代电影制作的相关细节,对自己熟悉此时电影制作的各个环节很有帮助。

而且这部剧虽然不是什么上千万的大制作,不过还是要控制好成本,拒绝铺张浪费,林东峻打的可是小成本高票房的注意。

这部电影虽说投资不多,不过前期筹备工作还不少,算起来三个多月的筹备时间也差不多了。

实际上电影制作流程中,前期筹备工作是非常繁杂、耗费精力的,有些大项目的筹备就搞一两年,这是非常熬人的。

这个工作做好之后,拍摄倒是花不了多少时间,演员档期处理好,按部就班拍摄就行,之后就是后期的剪辑、配音、配乐等工作了。

这个时期开拍前就宣传的也就是国内一流的大导演才有的待遇,林东峻一个新人,连这一步都省了,宣传什么的还得看成片之后的效果。

有了陈新明这个制片人把控全局,接下来的工作进行的很顺利,两人没花多少时间就把详细的预算做好了,二百九十万的预算,为了以防意外,取个整数三百万。

接下来就是去北影厂拿下最后的一笔投资了。

国内电影历史上曾有十几家电影制片厂,其中以家最为知名,后世称为大制片厂,简称北影、长影、上影、珠影、西影、潇影、峨眉、。

长影,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北影,国内最大的电影厂之一;西影,第五代导演造星厂;上影厂,上海文化的缔造者……

1993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推出电影行业机制改革,此前由中影公司统一发行国产故事片的方式进入历史,各大制片厂直接与地方发行单位商谈成为新的开始。此举把各电影制片厂推向市场,他们需要自负盈亏,这让各大电影厂生存压力剧增。

在此之前,国内电影实行统购统销的政策,各大制片厂制作电影的费用大概为50万左右,中影公司向各大制片厂以90万元一部的价格买断电影,然后中影公司向各个省的发行单位发放拷贝。

中影公司从总票房中拿走70, 24留给各个省的发行单位用作院线的建设,剩余的6上缴各省的财政。

随着国内电影业的持续低迷,1994年,广电部出台了34号文件,确定中影公司每年引进“十部”大片的惯例,至此国产电影市场开始出现了好莱坞大片的身影。

随着好莱坞大片开始在国内上映,优质的好莱坞商业电影开始在国内电影市场攻城略地,一度占据年度总票房百分之五六十的份额,大厂的日子越发难过。

面对好莱坞电影的虎视眈眈,这些进入市场后的大制片厂,由于“统购包销”的生产惯性,这些国有电影制片厂普遍不懂发行,电影内容和市场脱钩,无法满足观众需求,因此造成了入不敷出的现象。

内部而言,9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内产业机制的改革,这几年已经几乎默许了民营资本进入影视领域,一批小型民营影视公司相继成立,开始试水电影行业,大厂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

制度上确立民营资本的合法地位已经传出了好几次风声,相信不用几年就会正式出台。

林东峻知道,接下来不久,也就是在2003年,电影市场进入全面的产业化改革之后,这些民营电影影视公司抓住了机会,成为新一轮的弄潮儿。21世纪前十年国内影视行业极大巨头公司基本都是在这个时间段前后进入这个行业的。

内外以及自身三重压力下,实际上大厂的日子已经越来越不好过了,每年的投拍片子数量在减产,拍好的片子上映之后票房数据也不怎么样,只能靠卖厂房、租赁电影器材和场地、接拍广告以及旗下的电影院线续命,国有制片厂不得不求变生存,转企改制成为大趋势。

走转企改制之路,相对成功的则要数中影集团和上影集团了,其他几家电影厂后世都慢慢没落了。

北影厂在1999年就会逐步尝试改制,并在2000年和中影公司、儿童电影制片厂、电影频道节目中心等家总局直属电影企事业单位合并改组为中影集团。

上影厂在2001年和上影集团、永乐集团、动画集团及上译厂、科影厂等十家企业合并,成立上影集团。

……

北影厂成立于1949年,与新中国同龄。最早的厂址在新街口,陆续搬了3回,才搬到现在这块位于北三环中路77号的位置。之后三十多年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华夏电影历程。

北影厂从拍摄纪录片起家,到五六十年代拍摄出《祝福》、《青春之歌》等经典故事片,再到去年出品的颇受市场好评的《甲方乙方》,“光荣与梦想”这个词之后经常出现在对北影厂的描述中。

“工农兵”是北影厂的厂标,《小花》、《林家铺子》、《骆驼祥子》、《知音》、《甲方乙方》等很多经典作品的片头都曾经有这样一个代表辉煌与荣耀的印记在熠熠闪亮。

林东峻知道明年,北影厂和其他七个广电部直属单位将被合并整组为中影集团,工农兵厂标在片头隐去,被中国电影集团燕京电影制片厂的汉字所替代。

北影厂主楼当时是电影生产的“大脑”和枢纽,当时的d委、厂委、生产和创作都在这里起决定权和指挥权,当年电影的开拍和决策都是在这里作出的。

<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不要忘记把本站加入书签哦!
状态提示:第30章8大厂以及讨论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