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手机版首页搜索小说

69看书网手机版(繁体版)

m.69kshu.win

首页 > 武侠小说 > 那一年1977 > 章节目录(1/2) ()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69kshu.win/216673/

第九十三章 优秀青年(1/2)

时间过的飞快,1979年的下半年,姜斌不知不觉间已经进入了大三。

由于学校人手不够的缘故,本想安排他做一年级的辅导员。不过,深感时间不够的他,婉言拒绝了,把节省下来的时间更多的放在了dos系统的编辑上。

这是他的第一个作品,总想着做的相对完美一些。

他可不想自己的作品,最后会变成qddos---快速且肮脏。

姜斌也是倾尽自己的精力,在考察了现下的硬件配置的基础上,尽可能挖掘pc的潜力,做到软硬两相宜。

因此下半年的课余时间,他几乎都是泡在电脑机房,连京城的小院都去的比往常少了。

不过,当下的社会可是激流奔涌的阶段,各种思**涌而出。

这不,《中国青年报》的一篇署名“潘晓”的文章搅动了整个社会风云-《人生的路哬,怎么越走越窄……》,题目倒是很显眼,基本上就能让人猜到文章的内容。

潘晓在信中说;“时代在前进,可我触不到它有力的翅膀;也有人说,世上有一种宽广的、伟大的事业,可我不知道它在哪里。人生的路,怎么越走越窄……真的,我偷偷地去看过天主教堂的礼拜,我曾冒出过削发为尼的念头,甚至,我想到过去死……心里真是乱极了,矛盾极了”。

文章引起巨大的共鸣,同时也招致激烈攻击。于是,就人生道路问题,全中国展开了一场规模庞大的讨论,潘晓的名字轰动一时。

躲在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姜斌还不知道,这件事情早已经成为人们共议的话题中心。

给他带来这个消息的是一位认识的女性-朱晓敏,清大校报的编辑。自上次的采访以后,姜斌几乎就没见过,说不上熟悉,也谈不上陌生。

与上次不同,朱晓敏出落的愈发漂亮,让姜斌不由得眼前一亮,不再是一身灰蓝的的确良,而是京城时下流行起来的爆款棕色风衣,这可是京城女性的又一最爱。

倒不是姜斌有特殊爱好,专门研究女性衣服,而是上一次去小院核账,老钟特意跟他提的这一款衣服。他至今还记得老钟当时的得意,正是由于进了这款衣服,利润都增加了不少。

瞧着眼前的朱晓敏,姜斌暗自嘀咕,这都是衣食父母啊!

“姜斌同学,又见面了”,朱晓敏爽快的伸出手,来了一个同志般温暖的握手。

“你好,你……你好”,姜斌很想说一句“你又变漂亮了”,突然间意识到这话有些调戏的味道,生生的改了口。

“你这个地方倒是难找,要不是你们班长指路,还真找不到你”。

说完话,朱晓敏大方的走进了值班室,四处转了转,细细的打量了一下各个角落,“想不到,你们男生也这么爱干净”。

什么鬼?姜斌心里嘀咕,要是不认识的话,还以为这货是来卫生检查的呢!姜斌也没回话,报以理工男标志性的微笑。

朱晓敏似乎也觉得没趣,只好说明了来意--又是采访。

不过,这一次不是校报,而是《中国青年报》。

姜斌有些疑惑,这可是宣传部门直管的中央级大报,怎么突然要采访自己。因此,直接皱着眉问道,“因为什么?”

“还记得上次校报的采访吗?”

姜斌点了点头,道“当然记得,不是关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吗?”。

“那次上报以后,学校一直把这句口号作为新清华人的一种精神象征。上次,邓公在接见学校领导的时候,对于这句口号,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这就有些说得通了,学校这是准备把姜斌作为一个典型竖起来啊!

“不过,这也只是一部分原因,……”

姜斌最讨厌的就是说话说半截的人,看到朱晓敏只说了一半,并用戏谑的眼神看着他时。只好无奈的被牵着鼻子,问道,“还有其他原因?”

“你知道潘晓吗?”

“潘晓?人生的路哬,怎么越走越窄?”姜斌最近一段时间真没关注这个信息,但是他上辈子可是经历过这件事情的,而且是刻骨铭心。

他记得上辈子关于这个讨论似乎成为一种潮流,也因此结识了一个女孩,那个女孩后来成了他的妻子,再后来又成为前妻。

正是由于这样的缘故,对于这一讨论,姜斌真的是记忆犹新。甚至,后续关于“潘晓”的信息,他也一直关注着,据他了解“潘晓”这个人,或者说两个人的人生都大受影响。

大约一年后,“潘晓”的身份暴露,人们才知道这是纺织女工黄小荣和经济学院学生潘屹的合名。

黄小荣只有初中文凭,在写出那封轰动一时的“潘晓来信”后,她从纺织厂调进了出版社,随后又凭借自学考进一家科研所。但是,当她身份暴露后,便被解聘了。然后,曾经是潘晓崇拜者的丈夫也提出离婚。黄小荣无奈之下,成了京城比较早的一批服装摊主。在后来,南下独闯深圳,最后淘金成功,成为拥有五家店铺的小老板。

当年,姜斌也是部分受到她的影响,毅然决然的南下。

至于潘屹,经历就有些悲惨了,一米九五的大男孩,因潘晓出名,于是办了退学手续,开始四处流浪。他住过火车候车室、自制窝棚、大楼过道、立交桥底。在流浪两年后,他得到一份装卸工的工作,每天扛着上百个100多斤的大包,栖身仓库。后来,又因为拿了货场的一块焊锡,被以“盗窃罪”判处三年徒刑。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不要忘记把本站加入书签哦!
状态提示:第九十三章 优秀青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 下一页:第九十四章 告别浪漫的年代(1/2)
  • 返回目录
  • 上一章:第九十二章 个人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