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通宝账簿》(1/2)
“徐老哥,你觉得我那钱庄怎么样?”
神仙打完架了,但程凤还赖在徐源的当铺。他还有些想了解的东西。
“什么怎么样?“徐源莫名其妙。
“八百两银子卖给你,你会要吗?”
“你想卖你家钱庄?“徐源吓了一跳。
“打个比方而已。”
“噢。“徐源细细思索了一阵,脸色有些为难:”八百两的价钱倒是合理……只是我不好一下拿出这么多钱啊!”
“所以我有一个点子,把我家的铺子拆开来卖。“
“拆开来卖?”
“是的。我将铺子拆成一百份,签发一种特殊的地契,名为股票。每份股票八两,持有一份股票可以获得铺子百分之一的所有权,也就是获得铺子百分之一的收益。徐老哥觉得如何?”
程凤在试探这个世界对股票,债券之类的金融产品的接受程度。
“那经营权在谁手上?”
“继续由我程家经营。”
其实应该由股东票选经营者,但程凤暂时不想说这么复杂。如果他真搞什么股票,股权的大头肯定还是捏在自己手里的。
“这……”徐源觉得怪怪的。
“老哥可以将股票看作一个商品。相比店铺,具有很高的流动性……相比店铺,股票很好卖出去。”
“有闲钱的时候可以买股票吃收益,资金紧张的时候将股票卖出去,说不定还能还能获得资本利得……我家店铺如果经营得好,股票价格上涨,这时候卖股票,你就赚了。”
要和封建人民翻译这些金融术语,程凤觉得好累。
“老弟……我第一知道你有这么多古怪的点子。”徐源为难:“别的不说,就这叫股票的特殊地契,如果官府不承认,你第一步就走不通了呀。”
“而且卖股票……在哪里卖呢?在市集插个草标吆喝?”
程凤在心中叹气。徐源对股票的接受度已经比他想象的要好了,只是如果没有政府的背书承诺,这事不可能行得通。
他就是一个放高利贷的三流角色,执政者根本不会正眼瞧他,更别提接受“股票”这种超前几百年的概念了。
慢慢来吧,程凤也不着急。
“我就想着玩的,老哥别当真。”
程凤与徐源道别,叫了马车,装上银子回家。
他搬银箱子搬得吭哧吭哧的,一时觉得发明纸质货币比搞股票债券的优先级高得多。
程凤回家放好银箱子,又慢慢悠悠溜到南大道旁的市集做市场调研。
市集有店铺,也有就地摆摊的。
走几步就有插草标卖身的人。要么卖身救父,要么卖身救母,要么揭不开锅全家都要饿死了。
市集上吆喝声此起彼伏:
“卖大米喽,十文一两!面粉十一文一两!年景不好,今天不买,明天还要涨价!”
“玉米八文一两!“
“两斤的三黄鸡!半吊钱!卖钱给父亲治病!来个好心人呀!“
“新鲜时蔬!150文一斤!“
程凤的眉头越皱越深,这物价已经离谱到家了,每天都在肉眼可见地涨。
普通的青壮年工作一个月只有三四两银子,如果已经成家立业,还要用这些钱抚养几个子女拖油瓶。在这个物价下,勉强吊着命不饿死都不知道够不够。
平清王的封地冀南州是楚国粮仓,又不受战乱影响。即便这样,人都快吃不起饭了,楚国其他地方的情况可想而知。
程凤买下卖鸡救父的摊子上那只三黄鸡,不管怎么样,肉还是要吃的。
他与摊主换了一枚铜钱,掂在手中看了看。
铜钱上印着“太和通宝“四字,太和是当今楚国圣上的国号,可惜楚国现在既不太平,也不和宁。
铜钱足斤足两,做工精细,明显是国家统一铸造的货色。程凤在市集逛了两天,也没见到私铸铜币的现象,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看来平清王还是对货币铸造权还是有严加管控。
市集上有的是抱怨发牢骚的人。
有的人因为排出自己所有铜钱都不够买一顿吃的,有人是看不惯这该死的世道,都在纷纷叫骂:
“这平清王爷算什么贤王!子民吃都吃不饱,就他也配“贤王”这二字?我呸!”
“兄台慎言。”
“有什么好慎言的!我性子直,有什么说什么!”
“说得好!平清王封地乃楚国粮仓,占据天时地利,还有这么多人饿死,真是让人看不过眼!”
“贤王?庸王也!”
一时间群情激愤,纷纷声讨平清王的不是。
程凤提着鸡冷眼旁观,看着一开始拱火的长衫乞丐从小巷子偷偷溜走。
这类带节奏的事情程凤在这两天看到不少了。平清王不过是闲散王爷,行政钱粮的大权都握在城内官员和大家族手里。
但平清王还是被立成靶子打,看来有人不想平清王让好过呀。只是如此逼迫一个王爷,又能有什么好处?
程凤摇摇头,前身老宅男了,信息闭塞不通,他一时也找不到知情人士打探消息。
程凤东张西望,忽然一个角落的摊子吸引了他的注意。
他走到摊前蹲下。摊上大多是破烂货,什么青铜碎片、破烂衣物、有裂纹的瓷器,生锈的斧刃……打包了卖都不值几个钱。
吸引他的是一本白线装订的古旧册子,册子上印着“通宝账簿”四字。程凤两世都与钱打交道,对“账簿”二字还是很敏感的。
他拽过账簿,随手翻了翻,先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