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失信于民(求收藏,求推荐票)(1/2)
嗯?
啊?
这是什么路数?
楚郡主朱唇微张,什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什么辅车相依,唇亡齿寒都到了嘴边,又硬生生咽下去,别提多难受了。
楚月面露犹疑,问道:“此话当真?”
程凤满脸正气:“程某无半句虚言,这种大事可开不得玩笑。”
“平清王府不会白要你的粮。我会签下借条,难民的问题解决了,王府会筹粮还给你。”
竟然有借有还,这平清王府也算忠厚。
程凤对于与王爷合作又多了一份信心。
“国家危亡,唇亡齿寒。这是程某应尽的职责,何须谈还不还?”
郡主怔住了,半响后才摇头叹息道:“如果朱雀城所有人都有程掌柜的觉悟,又哪需要担忧难民之灾?”
这时程城拿着酒坛子进来了。程凤又是倒酒,又是张罗齐凉坐下喝酒。
齐凉看了楚月一眼,楚月淡笑道:
“坐下吧。程掌柜不求回报相助我等,我们难道连一杯酒都不愿意喝吗?”
说罢,楚月双手捧杯,一饮而尽。
真是个落落大方的女子。程凤在心中赞叹。
“郡主,我一个小小的掌柜,消息不灵通,想向你打听一些内城的事情。”
“你问。”
“不知王爷准备如何处置城外难民?”
楚月显得有些为难。
“父王……似乎不准备放难民进城。”
“似乎?”
“嗯……此事不便多说,传出去恐怕会人心惶惶。”
看到楚月知道内情,程凤来劲了。
“程某还有现银五百两,愿意全数借给郡主,不收一分利息,只需事后归还便可。”
楚月诧异地看了程凤一眼,苦笑道:“掌柜的不必如此,此事说与你听也无妨。城外难民骚动,这几天已经多次冲击城门了。”
“表面上,父王与郡守杨清都不愿意难民入城。两人商议过后,决定平清王府守外城,杨清守内城,禁止难民入城。”
“哦?”程凤真的有点诧异了,杨清不愿意让难民入城扰乱治安还好说,怎么以贤明著称的平清王也不愿意放人进来?
“郡主说表面上如此,难道还有内情?”
“父王不愿开城门是真,他手中无钱粮,无法安顿难民,唯恐难民入城行抢掠之事,引起骚乱。”
“内城权贵不愿开城门是假。他们的家底都在内城,即使难民破城门,也只能入外城,引起多少骚动都与他们无关。他们巴不得让难民进城,好隔岸观火。”
程凤真的是惊诧莫名。
“为何会这样?两方的立场怎么反过来了?外城骚动,对内城权贵也无益呀!”
堂堂平清王府,竟然做出拒难民于门外的冷血事情,楚月觉得脸上无光。
“一方面,内城的权贵想逼父王就范,让父王用平清王府的资产换钱粮安抚难民。”
“另一方面,父王与当今圣上……关系不好。郡守杨清让父王守城,背负朱雀城破的责任,然后便可以上书弹劾父王。”
“如果城破,父王可能要因此失去封地,再被召回郢都,从此被软禁在宫中。”
说到后面,楚月已经有些咬牙切齿了。
楚月虽然没有说很明白,但程凤已经已知弦外之音。
如先前所说,王爷与城中权贵的博弈,程凤无条件支持后者。
一个空架子王爷不可能赢过在城中钻营已久的地头蛇们。
程凤决定按着“朱雀城必破“这个预期的结局规划自己接下来的生意。
嗯,这叫敏锐地察觉到了政策导向。
于是程凤问道:“郡守杨清是否准备签发通行证或者准入文书,用来限制城破之后外城乱民涌入内城?”
“你是如何得知的?”楚月惊奇道。
准入文书的事情杨清和四大家族悄悄准备了很久了,就是为了给外城的亲信和下属使用。平清王府也是最近两日才知道。
程凤嘿嘿一笑:“程某只是一个普通人,马上就是兵荒马乱,肯定要考虑一下退路。”
“不知楚郡主可否为程某办下几份还没填名字的空白准入文书。如果郡主点头,程某必有回报,五百两现银郡主可随意使用,不必考虑偿还。”
楚月叹了口气:“我楚月不是那种见钱眼开的人,有借有还,一会我会立下字据。”
“而程掌柜又是捐粮又是借钱,我为掌柜的安排一条退路也是应该的。你需要多少份准入文书?”
“三十份左右,因为城中还有亲朋好友,所以要得多了一些。”
朱雀城的大家族,动辄就上百号人。如果将家族之间盘根错节也算上,那人就更多了。程凤要三十份其实还算合理。
楚月点点头:“并不困难,明日我便差人将准入文书交给你。文书上名字一栏空白,你自己写上就可以了。”
准入文书的事商议好,程凤又拉着楚月和齐凉喝酒侃大山,想多了解一些内城情况。
程凤也抛出这几日“市场调研”的见闻,一些针砭时弊的观点入木三分,让楚月啧啧称奇。
“程某记得王爷并无兵权,郡守又不愿出兵,那接下来准备如何守外城?”程凤随意问道。
“父王命令我最近两日征民兵一千,临时组建一支守城队伍。”
征兵的事楚月一直明着在做,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嗯?”程凤有些感兴趣了:“原来郡主征集钱粮就是为了发民兵银饷吗?”
楚月脸色有些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