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回 校场风波(2/4)
“黎壮士高义,宁夏卫全体将士感佩之极。”夏尧向黎远施了一礼,又对何唐、秦宗二人说道:“你们可要好好谢谢这位黎壮士啊。”/p
“不必,不必。你们为天下黎民舍生忘死、沙场效命,我做这点小事还不应该吗?”黎远连忙躲避,谦逊地说道。/p
陈文祺知江湖人不习惯繁文缛节,遂帮他解围道:“大家同仇敌忾,不必多礼了。说起来我还是有些疏忽,当初要是将阿巴海妻儿的绿玉钗子和雕形金锁拿来给两位将军带在身边,也不至弄得如此的惊险。”/p
“这个不能怪陈师弟,是我走得匆忙,没有想到这一层。”黎远忙替陈文祺开脱。/p
“有惊无险,二位都别自责啦。”夏尧替他俩开脱。/p
“前辈,阿巴海既然拒绝交城,我们也该出手了?”陈文祺换了话题,向夏尧建议道。/p
“嗯。鞑靼小邦背约失信,那就休怪咱们以大欺小、倚强凌弱了。陈将军认为这仗应该如何打?”/p
陈文祺以为夏尧顾虑自己钦差的身份不便指挥,连忙谦逊地说道:“晚辈从未经历战阵,对此一窍不通。前辈尽管运筹帷幄、调兵遣将,晚辈愿做阵前先锋、攻城拔寨。”/p
夏尧一摆手,诚恳地说道:“陈将军心思缜密,才智过人,我是真心想听听你的意见。”/p
陈文祺见夏尧推心置腹,便说道:“既然前辈不耻下问,晚辈便说说自己的愚见,供前辈参考:按照蒙古国的军事配备,万户长统帅的人马约在万人左右。但已探明,鞑靼小王子决心死守三卫,虽将阿巴海贬为万户长,却多给了他五千精兵;而在上月,又将济农巴尔斯博罗特驻扎在鄂托克的兵马拨出一万增援阿巴海;除此之外,我朝原镇守此三卫的守备部队总数近万,据说当年鞑靼人侵袭三卫时,三卫的守备将领西门风、冷无冰、夏侯霜都是不战而降,麾下兵马并无伤亡。这样,敌方兵马总数应有三万五千之众。我方除此次朝廷调派的两万五千人马之外,宁夏总兵府原有戍边兵马一万一千,总数超过三万六千,双方兵马在数量上大致相等。虽然我军装备、士气强过敌方,但敌人凭借坚城厚墙负隅顽抗,我军并无多大优势。故此,需要精心布局、善用奇兵,方能战而胜之。”/p
夏尧眉头微皱,点头说道:“陈将军分析得极是,不过如何布局,陈将军可有高见?”/p
陈文祺“呵呵“一笑,“晚辈哪有什么高见?这样吧,先请何、秦两位将军和两位师兄回去休息,我再与前辈参详参详。”/p
夏尧点点头说道:“也好,两位将军和两位义士这几日都辛苦了,你们就先请回,晚上本帅与你们接风洗尘。”/p
众人知道他们有事要谈,连忙拱手告辞。/p
“陈将军,我们进里屋说。”夏尧拉着陈文祺向书房走去。/p
“陆将军,你怎么在这里?”忽听秦宗在门外喊了一声。夏尧、陈文祺转头一看,兵部员外郎陆完从门外闪身出来,也许是被秦宗他们窥破行藏,显得有些尴尬。/p
陆完虽是兵部员外郎,但当年夏尧在兵部右侍郎任上,他尚未出道,因此夏尧与他并不熟悉。现在见陆完躲躲闪闪的样子,不禁蹙眉问道:“陆将军有事?”/p
“我……我找陈将军。”陆完欲言又止。/p
“陆将军何事?请进屋说吧。”陈文祺在室内招手道。/p
陆完望了望夏尧,犹疑地说道:“这……不太好吧?陈将军如果方便的话,末将想跟您说个事。”/p
送走陆完,陈文祺返身回到室内,拉着夏尧进了书房,两人一直呆到很晚很晚。/p
翌日清晨,三通战鼓后,宁夏戍边军、朝廷远征军的全体将士齐刷刷聚集在校场。/p
点将台上,宁夏总兵、镇西兵马大元帅夏尧居于正中主座,他的左边略前位置,端坐着钦差大臣陈文祺,右边与陈文祺相对而坐的,则是总兵府参将、明威将军秦森。以兵部员外郎陆完为首的远征军众将,依次站立在陈文祺一侧;以游击将军甘田为首的戍边军众将,依次站立在秦森一侧。/p
夏尧望着校场上排列整齐的部队,大声说道:“今年年初,鞑靼小邦借进贡之名,在我京都摆阵藏璧、逞奇眩异,要挟朝廷与他解除宗藩关系。新科状元——唔,就是我身旁这位陈将军与鞑靼的呈贡使团斗智斗勇,逼迫鞑靼济农阿巴海签下交还宁夏三卫的和约。然而交城日期已到,鞑子却又毁约弃信,拒不献城。故此,朝廷任命夏某为宁夏前卫左屯卫右屯卫治权接收正使、陈文祺为接收副使,领兵征讨贼逆,一举收复失地。希望全体将士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勇猛杀敌、报效国家。”/p
“勇猛杀敌、报效国家!”众将士齐声高呼。/p
夏尧满意地点点头,开始调兵遣将:/p
“明威将军秦森、守备何唐听令。”/p
“是。”秦森离开坐席,与何唐并肩站立。/p
“命你二人为正副指挥使,率领宁夏总兵府戍边军八千、“虎威炮”三尊、“火龙车”两乘,围困右屯卫守御驻地静州城西门,不得有误。”/p
“末将遵命。”两人得令,退到一旁。/p
“武德将军陈文祺、守备贺安国听令。”/p
“是。”陈文祺站起身来,站在贺安国身旁。/p
“命你二人为正副指挥使,率远征军七千、“神机营”步兵二千、骑兵五百、“虎威炮”两尊、“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