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再见明轩(1/3)
林墨萧心内有一瞬间的震撼,说出的话语却很淡然,“起来吧,回书院。”/p
邓琼也摸不准七皇子的心思,方才还说要见,现如今听到是秋小姐后,又没了反应,她也只是内心想想,皇子与她不是一个级别,她听吩咐就好。/p
马车内,林墨萧感慨这一趟冒雨之行算是很有收获,他没想到秋若雪心思竟然如此活泛,甚至他觉得这些对于治国理政来说都是有益的。/p
她确实是个得力的贤内助,只是可惜了……/p
林墨萧回到书院,决定立刻回宫。/p
玉萧殿内,林墨萧屁股还没坐热,侍卫便进来通报。/p
“皇上召见,现在几位大臣还有太子殿下都在御书房。”/p
林墨萧片刻未敢停留直接去了御书房。/p
御书房内,皇上见到急匆匆赶来的林墨萧,温声道,“皇儿来的正好,坐!”/p
太子脸色微沉了一分,皇上对他七弟是越来越看重了,这语气,这眼神……/p
各大臣也都看在眼里,自从边关战事后,皇上对七皇子是宠爱有加,各种场合事宜都会叫上他,询问他的意见,当然此时大伙都很是默契的当作没看见,心里明白就好。/p
林墨萧一脸谦恭的模样,“儿臣谢父皇,不知道父皇召儿臣来所谓何事?”/p
皇上深深的叹了一口气,“京城连日的大雨已经让百姓苦不堪言了,朕刚刚得到消息,说是青北已经下了整整一个月了,水患严重,当地官员采取了各种措施,城内的水排不出,城外的水流不动,百姓的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了。”/p
听闻皇上这般言论,底下的大臣头是更低了。/p
林墨萧心里突然间有一丝震动,方才秋若雪那一番巧妙设计不正好可以借来一用,虽然她所用之处只是个小小的农庄,但是万物相通,他迅速的将那些独道的细节设置过滤了一遍……/p
再次感慨,世间竟然有如此巧合之事,难道连老天爷都是站在他这边的?这一趟农庄去的很值!/p
当然他心里对秋若雪亦是十分感激。/p
林墨萧压下心中的狂喜,一脸柔和,“不知道父皇有没有想到什么好的对策?”/p
林墨尘见他半响才问出这么一句在他看来的废话,心里很是不爽,大家坐在这里这么久不就是为了等你来商量?/p
皇帝一脸忧色,“此番叫你前来就是想知道你有没有好的建议。”/p
林墨萧脸上浮起一抹笑意,“儿臣这里有个想法,这便说出来大家听听。”/p
见皇上没有异议,林墨萧接着说道,“下雨久了任何地方都会排水困难,此事在于防御,提前做好疏通,现有的大部分建筑都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p
太子的不耐烦很明显的写在脸上,这些马后炮的话谁不会说呢?/p
他问,“不知道七弟到底是要指责建筑之失呢,还是要提供好的救灾之策?”/p
林墨萧不怒反笑,“五哥别着急,我自然是要献策,水灾要救急,但是更要永除后患,我们不能每次都是事后补救,而是要提前防御。”/p
皇上听出了兴致,“你且仔细说说,太子也稍安勿躁。”话落,轻轻的蹙了眉头。/p
林墨尘看着皇上拧起的眉头,恼怒不已,心里对着林墨萧轻叱,帽子戴的这么高,可别摔倒了就好。/p
林墨萧沉下心来详细的描述了一番,正是通过秋若雪的农庄得到的启示,不过将它加大扩大化。/p
比如将沟眼石换成青砖石,以地下涵洞为例,按照上大下小呈倒三角状埋于地下,这一排排的三角就形成一个巨大的地下网络,雨水通过这里渗漏,很快的入了地底。当然这都是后续工作,有的地方确实需要翻新,至于现在的水灾主要是引流……/p
皇帝听到林墨萧的分析后拍手叫绝起来,“皇儿这般玲珑心思,真正有治国之才,太子,你可要好好学习学习了。”/p
太子忙起身,恭敬的说道,“父皇教训的是。”末了,不忘用余光撇了一眼林墨萧。/p
林墨萧权当没看见,依旧一脸谦恭卑和的模样,“父皇谬赞了!”/p
此事皇上自觉有了好的对策,蓦然对这个儿子又多了一份欣赏,问道,“对了,朕听闻你创建了一所学院,进展如何?”/p
“回父皇,不过是帮助普通老百姓多学学一些基本的东西,现在主要是九弟在负责。”/p
“好,国之本,在于民,你这个想法很好。”话落,皇帝摆了摆手,“此事就依照七皇子所言安排下去,刘尚书,都记下没有?”/p
刘尚书起身,“臣已经牢记于心。”/p
“都退了吧!”/p
“是!”/p
行至大和殿门前的走廊上,太子停下了脚步,偏头看着林墨萧,“七弟最近可谓是出尽了风头。”/p
林墨萧微笑,“太子五哥哪里话,不过都是为了青林国,没有个人荣耀之说。”/p
太子哼笑,“七弟心胸之宽,本宫佩服。”/p
林墨萧缓慢的走近太子,“今日御书房之计,全得益于秋若雪。”/p
太子眯起眼睛,“什么意思?”/p
林墨萧一脸平静,“是她告诉我的。”/p
“七弟莫不是搞错了,秋若雪离开京城也有十来天了吧。”/p
“对,她是离开了,但她在京城有一处农庄,恰好我去看了,那里的设计别具一格,十天的大雨下来,她那里毫无水泡的痕迹,菜蔬如常。”/p
太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