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月下谈心(2/4)
如今一切已成定局,武云起又被剥夺了官身,也没什么事情好伤神的了。自从忌日那天起,他们没有因为公事才坐在一起,这还是第一次。
“武公子……身体可是好些了?”沉默了许久,蒋凝秋终于提起了话头。
“已无大碍。”武云起回答,“风寒并不严重,郎中开了两服方子,用过几日,已然好了。鞭伤敷了谢将军拿来的药膏,如今还有些刺痛麻痒,却并不妨碍行动。明日我们便可回返临清,待庄楚有了消息,就启程去建宁。”
临清……蒋凝秋不禁问道:“你如今已不是官身,今后又要如何打算?”
“虽不是官身,探花的功名却在。”武云起道,“行为不检一事已由汪夫人作证澄清,其他两项虽是事实,却也都是为了揭发李湛罪证的权宜之计。谢将军已将这些附在了弹劾李湛的奏折当中,对我会量刑从轻。既无官职,我便可重新以太子幕僚的身份回到建宁,进入东宫,得一个小官做做。左右和这知县的品阶相差无几,况且官职只是虚名,于我来说无关紧要。”
他如此说,显然已是从主动揽下罪名开始,就一步步都计划好了。蒋凝秋听着他侃侃而谈,觉得这人只怕前世今生都是这般目标明确心志坚定,无怪能成大事。这般想着,再对比自己如今茫然不知所措,忍不住就有些羡慕失落,低声道:“我若是能像你这样,知道自己所求之物是什么便好了。”
她原本只是一句感慨,并不指望青年接话。却不料武云起竟是不似从前,而是主动地开口询问:“蒋姑娘可是有什么烦恼?”
蒋凝秋一怔,张了张嘴,却不知从何说起。她移开视线,盯着石桌上的花纹不语,半晌才轻声道:“武公子可记得,你曾问过我为什么要为了厉州之事如此奔波?”
“自然记得。”
“当日我打了马虎眼,将回答含混过去,现在说与你听也无妨。”蒋凝秋苦笑,“兴芒之战……当时我在那里。我不希望再发生那种事情,希望能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去为此做些什么。太子和伯襄都是有大志向的人,我希望能跟在他们的后面,看着这个国家变得强大、安定。”
“是不是……觉得有些可笑?”她吸了吸鼻子,“明明只是个普通人,没有才学智计,也没有高超身手,只不过有一点小聪明小仰仗,就敢冒冒失失地闯进这滩谁都不敢轻易涉足的浑水中来,是不是很不自量力?我也觉得自己不自量力,我现在害怕了,看见了太多的死亡心已经变得有些麻木,现在居然还能亲手杀人……我都要不认识自己了,我也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一边想要退出,一边却又在唾弃自己的懦弱……”
她说着,越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声音也变得哽咽起来。数日以来的恐惧、悲伤、迷茫一起涌上心头,模糊了她的视线,蒋凝秋死死盯着自己放在桌上、紧紧攥成拳头的双手,不敢眨眼,不肯让对方看到自己如此狼狈脆弱的模样。
视野之中突然出现了一只手,包覆住她的拳头,将那蜷缩着的指节一个个温柔却不失力道地掰开。她始料未及,讶异地抬起头,武云起却没有看她,只是轻轻握着她的手,语气丝毫未变:“太子妃孟将军征战沙场,戮敌无数,蒋姑娘可是觉得她满手血腥?”
“自然不。”蒋凝秋下意识地否认,顿了一顿,又苦涩地续道,“可我……与孟姐姐不同……”
她和所有人之间都隔着时空造成的巨大鸿沟,无法宣之于口。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拥有恻隐之心,不轻视性命。”武云起声音轻缓,一字字却不容置喙,“杀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性命在自己手中消逝而无动于衷。能够跨越这一点的,才是真正的将领。蒋姑娘虽并非武将,但事情的道理却是相通的。”
“我不会嘲笑你。这世上有许多人,不是没有能力去实现自己的抱负,而是缺乏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将其贯彻到底的决心与胆量。但你却做到了。这样的蒋姑娘,我十分敬重和欣赏。”
“初心不改,你就依旧是你自己。”
说话间,青年抬起头来,对上蒋凝秋的惊诧的双眼。四目相对,武云起的目光淡然如水,却透着极其清浅的温和与关切。
他的话奇迹般地抚平了蒋凝秋的惶惑不安,连日来的巨大压力仿佛瞬间被卸去了大半。是啊,她想,就算能力低微又如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又有谁说过只有才华出众者才配关心国家?
周迟,孟荷吟,谢擎深,武云起。与这些优秀的、志同道合的人们一齐走下去,就一定会看到曙光,她绝不该怀疑这一点。
想到此处,蒋凝秋顿时觉得心头轻松了许多。低头拭去眼泪,蒋凝秋向武云起露出一个发自内心的笑容:“多谢武公子,我想通了。”
“蒋姑娘客气了。”武云起微微点头,将手不着痕迹地收回。
手背上的温度骤然离去,蒋凝秋莫名地觉得有些怅然若失。为了遮掩情绪,她故作轻松地问道:“那武公子的抱负是什么?”
“治国、平天下。”武云起毫不犹豫地回答。
“修身和齐家呢?”蒋凝秋有些促狭地问。
她原本只是打趣,却意外地看到武云起在听到这句话时,神色细微地暗淡了下去。青年并未回答,垂下眼帘,半晌道:“夜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