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手机版首页搜索小说

69看书网手机版(繁体版)

m.69kshu.win

首页 > 校园小说 > 荣飞的梦幻人生 > 章节目录(2/3) ()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69kshu.win/37767/

第123节大胆的预言(2/3)

央垄断权力,使共和国失去实权;各种决定权集中于联盟中央,加盟共和国主权限于狭小范围;苏维埃在政治体制中地位下降和变形,使共和国的参政议政形式化;高度集中的党政体制使俄罗斯联邦、俄罗斯民族在联盟国家中占有特殊地位和领导地位,事实上的民族不平等依然存在。这种高度集中的党政体制与分权性质的联邦制国家结构的矛盾,加之宪法关于加盟共和国享有主权和退盟权的规定,为各加盟共和国争取国家主权、脱离联盟中央积累了动因,提供了法律依据。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规定国家的一切经济活动均由中央计划决定,造成共和国失去经济决策权;资源归属、企业隶属、产品物资和财政收支高度集中于中央,共和国既无权也无力综合发展地区经济;产业政策和生产力布局按照全国的地区专业化分工进行,造成许多共和国经济“殖民地化”,结构单一、生产落后、生活低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经济建设只有一个积极性,束缚了地方和民族地区的积极性。这一切形成了共和国经济主权要求和民族分离的历史根源。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经济发展的一切动因不是产生于体制内,而是来自体制外。生产的目的是完成国家计划,体制内没有形成满足人民需要的运行机制;产权虚位造成体制本身缺乏内在动力,企业经营和劳动者的动力不在体制内,而来自外部动员;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排斥市场竞争,阉割了体制的效率机制,形成数量型经济和耗费型经济。由此产生这种体制的致命性弊端就是阻碍科技进步,尤其不适应现代高科技发展的要求,导致经济发展粗放经营,经济结构比例失衡,产业级次严重落后。这一切造成苏联经济长期存在短缺性经济危机,经过长期的效率下降,最后爆发衰退性经济危机。苏联模式带给人们的不是富裕的社会主义,而是危机的社会主义,并与西方发达国家形成巨大反差,这就是苏联问题的根本所在。

“从另一个方面讲,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一直不高,虽然发达的重工业和不断的军备竞赛拉动了国内生产总值,从而带来了虚假的繁荣,但这并不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相反导致了人民群众的不满。几万个核弹头不能当饭吃。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严重缺乏民主,干部阶层不可避免的日益产生官僚主义腐化,号称代表人民利益的党的干部,当人民群众越来越感到特权阶层与自己的利益背道而驰时,这种政治体制的衰败和瓦解也就屈指可数了。

“再谈谈苏联的历史。就我本人而言,对苏联没什么好感。不讲沙俄时期对我国领土疯狂的蚕食和鲸吞,进入二十世纪,1911、1921两次蒙古闹独立全都是沙俄和苏联背后搞鬼。1931年日本侵略东北建立伪满洲国,承认伪满的国家寥寥无几,但其中就有苏联。整个抗日战争,苏联一直在牺牲中国的利益。回到其本身,苏联1922年开始实行新的经济政策,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改革,强调要发扬党内民主。但自1926年斯大林上台,终于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个体制史称斯大林模式。这种体制为应对国内、国际紧张局势是有优势的,它能集中一切的人力物力财力,适应备战和战争的需要,取得工业化和增强国防实力的显著效果,结果在短短十几年内使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这种体制严重背离了经济发展规律,压抑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随后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虽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都是对旧体制的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体制的弊端。

“弊端不仅出现在经济上,苏联在政治上无情地消灭各种反对派和持不同政见者,使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盲目的状态。二战后,随着时代主题渐渐向和平与发展转移,这种体制使得经济发展缓慢,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根本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增长的需要,因而越来越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

“俄国历史上就是一个扩张成性的国家。自十月革命后至1944年,先后吞并了独立的希瓦汗国,布哈拉汗国,乌克兰国,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图瓦共和国等国家。并通过侵略和威胁兼并了包括罗马尼亚、芬兰等国的大片土地。在内部推行俄罗斯化的政策,民族主义被视为苏维埃和社会主义的对立面遭到严厉镇压,民族语言,文化遭到摧残,二战中和战后,苏联对境内的波兰人,芬兰人,立陶宛人,德意志人,卡尔梅克人,车臣人,印古什人,远东朝鲜人进行了种族迁徙和清洗。

“俄罗斯人与其他民族的矛盾较大,俄罗斯占苏联总人口的50左右,除俄罗斯共和国外,在其他14个加盟共和国生活着占当地人口19的俄罗斯人,他们被称为占领军,殖民者,与本地民族矛盾很大。而且,各个加盟共和国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领土与利益纠纷,如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克里米亚半岛和顿巴斯地区的争端,俄罗斯与哈沙克关于坚季节兹湖附近大片土地的争端,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关于斯摩棱斯克州的哥列茨基地区的争端,都是很难解决的问题,正在日益激化中。

“戈尔巴乔夫改革以‘新思维’为大旗,试图从根本上重建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和政治机制,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不要忘记把本站加入书签哦!
状态提示:第123节大胆的预言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