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手机版首页搜索小说

69看书网手机版(繁体版)

m.69kshu.win

首页 > 历史小说 > 三国军神 > 章节目录(2/3) ()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69kshu.win/54291/

487.第487章 博浪沙(2/3)

士以大铁锤击向该车。

一百二十斤斤的大铁锤,将乘车者全部击毙倒地,张良趁乱钻入芦苇丛中,逃离现场。而张良找到的那个大力士,却被秦军杀死。

然而,被大力士击毙命者为副车。秦始皇因多次遇刺,早有预防准备,所有车辇全部四驾,时常换乘座驾,张良自然很难判断哪辆车中是秦始皇。

秦始皇幸免于难,当即龙颜大怒,下令全国缉捕刺客。然而大力士已经被杀,又不知道另一位刺客是谁,后来只得不了了之。

博浪沙,也因此闻名天下。后世诗人以博浪沙为题材,所做的有名诗词都不下四十首。

然而,文昭毕竟对于这些诗词不太熟悉,故此听着博浪沙的地名有些耳熟,却也没有想起博浪沙的事迹。

听完县令的叙述以后,文昭才恍然大悟。他凝望着博浪沙这个地方,却久久未语。

后人说起博浪沙,大多都惊叹张良对于故国的忠诚,对于张良敢于与暴秦作斗争而大声喝彩。

然而,作为一个对于秦国比较有好感的穿越人士,文昭前世查过大量史料,才发现史书歪曲了秦国,歪曲了这段历史。

与其说秦国亡于****,倒不如说秦国亡于仁慈,亡于依法治国。

与其说秦国被农民起义军所亡,倒不如说被一群野心家,一群妄图复辟的六国余孽,为了自己的私欲,而搅乱了整个天下。

史书将秦始皇,刻画成了一个不择不扣的暴君。然而秦始皇在位三十七年,却没有妄杀一位将军大臣。

纵观整个华夏的历史,几乎每个朝代都有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事情。却只有秦始皇、光武帝、李世民、赵匡胤,至始至终没有妄杀麾下有功之臣。

在寿宴之上,齐国博士淳于越直言劝谏秦始皇,让他使用分封制。他的言辞极其激烈,说道‘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你的王朝若是不遵循古制,势必不能长久,终有亡国的时候。若是一般的皇帝,有臣下敢说他的江山不能长久,恐怕早就被诛连九族了。

然而,秦始皇终究还是有着博大、宽广的胸襟,虽然没有采纳淳于越的建议,却也没有治罪他,反对对其委以重用。

纵观秦始皇的一生,他虽然南征北战,横扫列国一统天下。

然而当他统一天下之后,对于那些顽固的六国贵族,以及宗室,却并没有屠戮一空,反而将他们迁入咸阳好生供养。

不仅如此,哪怕对于燕太子派人刺杀自己,秦始皇非常愤怒。但是灭掉燕国以后,也没有将这种愤怒发泄在百姓身上。

养六国宗室、贵族,不迁怒百姓,这既可以表现出秦始皇心胸的宽广,也能从侧面反映出秦国律法的深入人心。

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就坚定不移执行‘依法治国’的路线。这种律法,打破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铁律。

面对帝国的律法,哪怕一国之主与太子都不能触犯。

就好像商鞅变法时期,秦孝公与商鞅纵然知道帝国的老士族,将会是变法最大的阻碍。甚至秦孝公,有好几次都想要杀掉那些老士族,以绝后患。

然而商鞅却认为:这些人虽然会是变法的最大阻碍,但是他们没有触犯秦法,你身为君王却不能为了剪除后患,就主动破坏秦国的法律。这样的话,他们没罪,你反而有罪。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哪怕秦孝公死的时候放不下秦国新法,仍旧没有妄动那些对新法虎视淡淡的老士族。

由此可见,秦法对于国君的约束能力。

秦国正是秉承了商鞅之法,一直依法治国,才能从一个偏僻、野蛮、落后的诸侯国,一跃成为战国时期强大的霸主。

也许秦始皇不杀六国宗室、贵族,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宽宏大量,其中也未尝没有秦法的影响。

可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对待六国宗室、贵族宽宏大量,他们却想着国仇家恨,一直密谋推翻这个统一的帝国。

及至后来,待秦国灭亡以后,秦国宗室却被六国余孽屠戮一空。到底谁残暴,谁仁慈,却是引人深思。

至于秦国因为****被农民起义推翻,这个在后世看来,更是一些无稽之谈。

秦国的律法虽然苛刻,但是从秦国历史就可以看出,秦法对于普通百姓却是有着极大的益处。秦法触犯的,只不过是老贵族的利益罢了。

废除奴隶、军功授爵、奖励耕战、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废除贵族的分封世袭制度,这一切的一些,对于百姓来讲都只有好处。

这些秦法,剥夺的只是贵族的权益。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历史上六国才一直如此敌视秦国。在士大夫以及贵族看来,哪怕其实他国家统一天下,他们作为贵族的权益也能保留。

唯独秦国统一天下,他们却会因为秦法,而丧失自己的特权。

秦国推崇法家,一直致力于依法治国,自然是天下儒生的敌人。为此,不少儒生可以歪曲秦国律法,讲诉秦法的苛刻、残暴。

但是战国的历史却证明,秦国使用秦法,却让国家越来越强大。几百年来秦人能适应秦法,不觉得残暴、苛刻,唯独六国贵族觉得苛刻么?

历史记载那场闻名后世的大泽乡起义,其原因居然是:陈胜、吴广等人,因为朝廷征发徭役,遇到大雨不能按时到达渔阳,按照秦国法津规定,众人都要被杀头。

这些可怜的百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不要忘记把本站加入书签哦!
状态提示:487.第487章 博浪沙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