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手机版首页搜索小说

69看书网手机版(繁体版)

m.69kshu.win

首页 > 历史小说 > 天宋武功 > 章节目录(2/2) ()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69kshu.win/56680/

第三十一章 金瓜石矿、玻璃制法(2/2)

翰一下汴水码头,即匆匆入宫复命。

刘翰见到批阅奏折的赵匡胤道:“陛下,臣不辱使命,终于带来了清源军节度使留使君的书信。臣此番出使泉州,得知这清源节度使留从效十分重视海贸,他令人在城内开通衢,构云屋,招徕海上蛮夷商贾,蠲除各种苛捐杂税,许自由之。而海外商贸有象牙、犀角、玳瑁、明珠、浮香、樟脑等货物。泉南治下,夷商来华,泉州城内各处货物充盈,商业繁盛,号称’云屋万家,楼雉数里‘。”

“卿辛苦了。”赵匡胤闻之,遂擢其鸿胪寺少卿。

刘翰领旨谢恩,赵匡胤就下旨改派其他官吏去泉州,传旨让别驾黄禹锡暂时担任泉州市舶使一职务,担负泉州市舶司的赋税。

翌日,传旨的黄门内侍南下传旨去了。

开封城中,赵德昭这几日连续往将作监以及军器监跑,当然军备的研制尚在探讨之中,一时半会儿也没能达到赵德昭预期的目标,而恰在此时,经过高炉灶的改进,产生两种窑炉,如坩锅和池窑,进料使之高温熔化。

经过赵德昭的一番苦心孤诣,将作监的工匠们不负众望,对其琉璃生产的改进以及在赵德昭的指导之下,琉璃开始变得透明,不过还存在一些杂质,而且质地也不坚硬,容易碎。

所以赵德昭就让工匠废物利用,将这一部分的琉璃制作成一颗颗珠子,然后送至市面上去卖。这样一颗看似透明的琉璃珠至少也要价值一贯钱了,这样一批废物竟然也能卖到这么高的价格,赵德昭也觉得良心不安,不过赚有钱人的钱不觉得良心黑。

但是琉璃的工作尚未完成,要继续提纯以及让琉璃制品硬度提高,除非要在炼制过程中加入一些氧化锌,而这个东西赵德昭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

而氧化锌,此物作为粘合剂,俗称锌白,它的特性是难溶于水,可溶于酸和强碱,应用于塑料、硅酸盐制品、合成橡胶、润滑油、油漆涂料、药膏、粘合剂、食品、电池、阻燃剂等产品的制作中。

锌的沸点是906c,达到沸点之时,故锌即成为蒸气状态,随烟散失,不易为工匠们冶炼时候所察觉,而回忆是件痛苦之事,赵德昭记了几天遂想起《天工开物》中提炼锌的方法:只要将炉甘石(即菱锌矿石)装满在陶罐内密封,堆成锥形,罐与罐之间的空隙用木炭填充,将罐打破,就可以得到提取出来的金属锌锭。

随后赵德昭通知将作监工匠,用此方法从库房调集一批含有锌的矿石,然后按照《天工开物》描述提取锌锭。

之后采用直接氧化锌制作方法,利用废灰经除杂设备除去杂质得到合格锌灰,再将合格锌灰加入石炭【煤】、石灰,并按技术要求配料,混合破碎,破碎后的物料用石炭球机压球,把压好的含锌石炭球堆放好,晾干;将晾干后的石炭球用氧化锌炉进行冶炼,经过还原、氧化再冷却收集得到氧化锌产品。

接着在烧制过程中添加此物,一次次尝试添加,经过一次又一次失败,最后烧制出来的琉璃制品开始变得坚硬了,而经过工匠们的改进之后,终于开始烧制出透明的玻璃了。

玻璃烧制出炉那一天,赵德昭兴奋地睡不着觉了。

————————————————————

ps.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锌的是中国,在10~11世纪中国是首先大规模生产锌的国家。明朝末年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中有世界上最早的关于炼锌技术的记载。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不要忘记把本站加入书签哦!
状态提示:第三十一章 金瓜石矿、玻璃制法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