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章(2/4)
史夫人是真的有些愧疚的,她昨儿才听说了自家小叔竟还有个遗腹女,当即和丈夫翻脸。因为倒霉的忠靖侯莫名接收了个侄女儿之后,还不得不努力给这个侄女找了个来历,就连对着老妻,也只能拿对外人的那种“因为侄女儿生辰太贵重,刚出生时差点养不活,偏巧就忽然来了个有道全真,说是她不合在侯门府邸养着,出嫁前最好都不见同姓亲友,如此才能一生顺遂”的话儿搪塞。
史夫人出生顾家,说来也是千年世家,只可惜她娘家那一支已经败落得不能再败落,又四五岁上就失怙,柔弱的寡母、才满月的幼弟,就算没什么极品亲友欺压,她也是打小儿养成了爽利强悍的性儿。
有个拜了几十年佛的母亲,又有个修了十来年道的婆婆,史夫人虽不拜佛不修道,但也不敢说不迷信,只是实在恼怒丈夫的马虎大意。道士的话不好说不足信,侄女儿据说打住到姑奶奶庄子上后身体就好了起来,现在更成了太子妃,也算是验证了那批语——
可即便因她进了史家门也算侄女儿的同姓亲友不好相见,也不必彻底连她还有个侄女儿都不让她知道吧?全抛给姑奶奶是怎么一回事?不知道的还当她连小叔的遗腹女都容不下呢!却不知道,史夫人顾氏嫁入史家时,史二还只是个未留头的小娃娃,她端的是长嫂如母,就是后来和弟妹也处得好,早年就说过要过继了小儿子给小叔呢,这老头子居然连小叔嫡亲女儿的消息都瞒着她!
顾氏彪悍地狠捶了忠靖侯一顿,因有经验,没让新任太子妃的娘家伯父在脸上带着幌子去上朝,自己也只略用了点心,急急就往贾家赶。
这话儿可要说明白,她真心不知道;只是又不好说得太明白,顾氏倒愿意相信自家老头子真的是对妹妹妹婿太放心,才导致连妹妹死了都没和自己提起就住在她陪嫁庄子上的侄女儿的事儿,但谁知道侄女儿信不信呢?少不得先来和陈氏略说说,责任多往自己身上拉没关系,总不能让太子妃对自家存了疙瘩——虽说忠靖侯家的男儿,就没靠裙带爬的,只是到底是太子妃,又是小叔留下的唯一血脉,犯不着因为老头子的大意交恶了!
陈氏其实对这位据说就住在婆婆陪嫁庄子上的太子妃,在昨儿之前也素未门面从未听说,不过昨晚贾敷特特和她说了半宿话,这表妹确实是打小儿养在婆婆庄子上的,只是因为她性子清冷,又许了为父母念足十六年道德经,自己嫁进来几年也不得见,但人是好的。而且大舅父一家虽因着那全真所言不好去看她,这些年从没少了暗中的照看,也不算失责,因此陈氏应承着顾氏时,笑得很真心。
顾氏略松了口气,因有那批语在,也不好说要去看侄女儿,只托了陈氏多多去照看,因看着天时渐渐近午,挂心家中儿孙,也就辞了去。
顾氏回去后少不得亲自打点送到庄子上给侄女儿的东西,也没因为侄女儿成了太子妃就特别奢华,只比着忠靖侯费劲脑汁杜撰出来的那份儿往年规矩,又添了自己亲手所制的女儿物件,次日收到了史三姑娘——太子妃在忠靖侯府中排行第三——亲笔写就的素笺,看着上头笔力洒脱、言语自然,不甚亲切却很知好歹,方彻底放下心来。又琢磨着竟小叔有了亲骨血,那过继一事,似乎也还给和这个侄女儿仔细商议才是……
顾氏与丈夫说了,忠靖侯本早也有此意,只是现在小弟莫名多了个嫡女,少不得先搪塞了老妻,回头寻机问了皇帝。
皇帝也没啥说的,将太子妃弄成史家女,本不是他的主意,不过是贾敬莫名其妙地跑来说太子看中了他母家表妹,他防着臭小子出鬼主意,也不耐烦和太后扯皮,才转头就在小朝会说了。现在知道了那竟是臭小子为了自己方便硬塞给忠靖侯家的,皇帝对着这个忠心耿耿的老臣倒真有点不好意思,只是两人虽做了亲家好几年,到底君臣有别的,且道歉的理由也不好说,因而只让忠靖侯随意,又推说念着当日文武状元的fēng_liú,还特特赐了史二一个一等子的爵位,允了他嗣子降二等袭爵。
忠靖侯谢了恩告退,回家和老妻也有了交代。
只是原来的计划少不得变一变,本想着让小儿子也即是老三过继,可老三书读得好,一心巴望着要科举,重现自家小叔当日文武状元的光辉,连贡生都是自己考出来的,硬是看不上捐来的监生,如此,凭空掉下的三等子爵虽精贵,偏也不被他放在眼里,虽说他此前确实很乐意给偶像当继子没错,可一听说得了爵连科举都不好去,带兵也恐惹人猜忌,当下头摇得和拨浪鼓似的。
长子更不必说,是世子又娶了公主,断没有过继的;偏偏剩下的老二一心闲云野鹤,至今连填房也没再娶,爵位更觉负累。
一时间,凭空掉下的一个子爵竟没人要,最后还是顾氏祭出家法,才让老二乖乖就范了,只是他也明言了,要给小叔开枝散叶什么的,那可全靠他独子,至不济他那两个女儿也可以留着招赘,总之就是别因为这个来逼他娶填房武灭天穹!
所以转眼三年期,送太子妃出嫁的就是史家这个老二,平白惹了太子惦记好多年:好端端的,竟给孤送了一匹饿狼来!
都说人生四大喜,洞房花烛夜俨然名列其中,可太子殿下的洞房花烛夜,实在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