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手机版首页搜索小说

69看书网手机版(繁体版)

m.69kshu.win

首页 > 校园小说 > 中华古代名人录 > 章节目录(2/2) ()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69kshu.win/66388/

名臣篇之虢叔(2/2)

目前发现最早的毛笔写字,对研究我国的书法起源有重要价值。随葬兵器及其它九号墓中还出土有4件铁刃铜器,兵器两件:一为铜内铁援戈,一为铜铁叶矛;工具两件,分别为铜銎铁锛和铜柄铁削。在西周晚期墓葬中同时出土数件铁刃铜器实属罕见。经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研究室鉴定,一件为人工冶铁,三件为陨铁制品。在西周晚期墓葬中,人工冶铁制品与陨铁制品共出,对于中国考古学和冶金史是非常重要和难得的实物证据。这表明,中国古代工匠选用陨铁作器具至迟从公元前14世纪开始,公元前9—8世纪在虢国仍在使用,延续500年以上。与之前2001号墓出土的铜柄铁剑(又称中华第一剑)合并来看,说明此时期并未单纯依赖人工冶铁作为制作兵器的唯一来源。在世界其他文明古国如美索不达米亚、埃及、阿纳托利亚等也有同类发现,陨铁与人工冶铁同时使用数百年以上是世界各地区文明古国的共性,中国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理应如此,只是以前尚缺实证。这4件铁刃铜器的出土,为我们提供了极有说服力的实物证据。九号墓中,还出土有陶、木、竹、蚌、麻、象牙等器物,特别是出土的一套完整的麻织品衣物,也是我国同时期考古中仅见的。4姓氏分布湖南长沙尚存虢氏之裔一大支。其迁徙情况是,五代时自山西太原迁江西,明成化年间自赣迁湘之长沙新康都六甲,今属望城县靖港镇大泊湖村。《长沙虢氏族谱》载:“吾族派演天潢,系由二虢勋标王府;三君誉薄遐方。溯博士于春秋,渊源家学;征大夫于晋国,丕丕皇猷。在昔家声,昭垂後裔。迨以郭更虢之後,仍本姓者,仅吾一支,历籍本豫章迁兹,自洪武越十余代,支繁派演……”长沙虢氏一支为古姓“虢”氏南方仅存承嗣,系明成代年间由江西饶州迁湘,姓氏由“郭”复“虢”,至今已历五百多年,丁口繁衍达万,后裔再迁者目前遍及北京、安徽、四川、湖北、广东、台湾等地。长沙虢氏堂号为“新平堂”,至明末清初分为邦、爵、庆、锦、颜、曾、思、唐、隆九大房。除庆、锦二房早年徙常德丹洲外,其余七房于清乾隆三十八年共建宗祠,谱则各修,各房在清代均数修支谱,于民国七年纠族共修过族谱,谱名《长沙虢氏族谱》,凡虢氏自明至民国丁口繁衍、迁徙等情况详载备至,共二十二册,计二千四百多页。民国三十七年续修过族谱,因社会变更未梓,现稿本散失。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不要忘记把本站加入书签哦!
状态提示:名臣篇之虢叔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