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手机版首页搜索小说

69看书网手机版(繁体版)

m.69kshu.win

首页 > 穿越小说 > 宋行 > 章节目录(2/4) ()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69kshu.win/75441/

第二百一十三章 乱象(2/4)

冷不下雪。不过。今年的雪下得这么早,来年地收成应该没什么问题。现在太原府恢复了二十万亩土地,如果不生太大天灾,来年我太原军民的吃饭问题应该没多大问题。就是……太原人丁虽多,可河东军就占了九千。辅兵两万,扣除妇孺儿童,能下地地没多少。即便这样,工厂和土建还要占去两到三万人口。扣除商人,农民数量严重不足。大人应该考虑控制一下各业人口比例。”

杨华一笑,张知府对工商业根本就没什么认识。现在同自己谈人口比例有什么参考价值?

杨华:“不用担心人口比例,一年之中也就那几个农忙,费不了多少时间。实际上。百姓平时可是在城中做工,农忙时。工厂、工地放假,让他们回家种地。算了。就说到这里。在座的除了张大人,对地方政务都是两眼一抹黑。大家摸着石头过河,漫漫摸索吧。河东以军事起家,一切还得以军事为重。”

说起军事来,关群迫不及待地表自己地见解:“龙卫军现在下辖两支部队,游奕骑现在有一千人,战马倒是不缺,有两千六百多匹,可这点规模将来上了战场,够什么用。骑兵是战场的主导力量,金人之所以如此强大,全靠他们有大量的骑兵。因此,扩充骑兵势在必行。可合格的士兵并不多,要想训练出一个合格的骑兵,没三到五个月时间不成。”

“至于陌刀队,才一千五百人,对兵员更是挑剔。这且抛开不说。就说捧日军吧,好歹也是禁军上四军之一,怎么才五千人?”

“河东,表里河山;太行,中国脊梁。金人势在必得,而我却不能不守。未来,还将有一场大战,我们将要面对地是金人的倾国之力。一万人马够什么用?”

“是啊,兵实在太好了点。”赵明堂也不住点头,他叹息一声,说:“杨侯,要想守住山西,北面的沂州派不派兵?东面的井陉派不派兵?南面的临汾派不派兵?太行山处处关卡,需不需要人防守?去的人少了,遇到金人大军,还不够人家塞牙缝。就算你把手头地兵力都派出去。还拿什么机动,还谈什么出河北主动攻击北奴。我大宋河北兵力不足,金人两路大军合流,南下东京没任何悬念。到时候皇帝让您带兵勤王,你若去,山西空虚,太原你究竟还要不要?”

作为军队的第二好人物,赵明堂当然希望手头的兵力越多越好。

只是太原只有这么多壮丁,还要派出大量人丁去耕地、做工,依赵明堂看来,军事第一,地方政治倒不用那么费心。

听赵明堂和关群抱怨,杨华无奈地说:“我军地编制朝廷有定制,再说,所有人都去当兵,光训练就要花很长时间。你们总不希望带一支乡勇上战场送死吧。正如赵将军所说,河北守军肯定挡不住金人的两路大军。而京畿还有娄室地那支偏师。金人打到东京城下是肯定的。未来我军肯定会南下勤王。千里跃进,人多了,后勤压力大,士气自然涣散。真上了战场,还怎么和人打?”

见二人一脸失望,杨华也不想多做解释,精兵政策不可动摇。他也没扩军地名义和财力,这一点自然不足为人道:“行了,不多说了。接下来一个月对河东军,对大宋都是一个挑战。保卫东京刻不容缓,我也要预先做好准备。军队新招募了不少新兵,必须加大训练强度。制造司那边的钢铁、器械、水泥也要抓紧生产。粮食地配给制度不变,大家还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吧,给未来的军事行动腾出口粮。”

靖康国殇终于到了,历史的脚步轰鸣着碾压而来。

阳光下,远处山峦清晰。汾河中,一个渔民大声咒骂着污染河水的万千。田野中,一个独臂的退伍军人奋力地扶着犁头。

如此河山,如此人民。

既然来到了古代中国,总得要做些什么。

真定的陷落对宋金两国来说意义重大。第一从宋金大战使时,抛开西路军受阻于太原城下不少。东路的宗望大军一直拿真定没有办法。最后迫不得已绕过防守坚固地真定城南下,后勤补给线完全被真定的守军截断。这使得宗望大军在深入宋境之后成为一支孤军。

在轻兵急进。一口气打到开封城下之后,随着各路勤王军队源源不绝经过洛阳抵达东京,宗望兵粮耗尽头,又底气不足,与无奈中退兵北归了事。这才有第一次开封保卫战地胜利。

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说,真定的抵抗极大地支持了千里之外地开封。

可现在,真定已经被金人的两路大军拿下。河北再无敢战的宋军,广大的河北平原已成为金军纵横来去的大通道。并且,娄室地偏师还驻扎在郑州一带,阻挡住各路勤王大军东进的道路。现在。东京已经变成一个熟透了的桃子,只要你愿意伸手。

真定陷落,中山一镇尽入金人之手。

消息一到。天下震惊。

到目前为止,北方三镇。除一座残破不堪的太原还在苦苦支撑,中山、河间已在事实上变成了金国的土地。

国朝百年虽然在军事上屡战屡败。可像现在这样败到一塌糊涂,大片国土沦丧的情形还是第一次。

真定陷落地消息以金牌急脚递的方式传回京城之后。无论是主战派还是主和派一时都被这个消息镇懵了。就算是巧舌如簧的御使们也难得地保持沉默,他们不是不想弹劾。可实际上,没有人知道,究竟是谁该对这一次巨大地惨败负责。

上次太原救援战的大败,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不要忘记把本站加入书签哦!
状态提示:第二百一十三章 乱象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