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三教各别,仙道各别!(6/8)
此段,可为神仙家们依附圣贤,“择其不善者而改之”的佐证。由此可见,仙家和道家确实是有区别,和儒释也扯不到一起。
魏伯阳自己也在章里说:大易、黄老、炉火三道由一,俱出路径。枝路径归一,果实垂布,正在根株,不失其素。
这话大意是说大易、黄老和炉火这三者都源于大道,但各自有自己的道路。这三者就好比树木的枝叶和果实的关系,虽形状不同,但本元都源于树根,观察枝叶果实的情形,就可以得知整个树木的情况。
魏伯阳真人早就告诉过我们:仙家只不过是借道家和医家的理论来隐秘的阐述自己的方法技术而已。虽然,两家的道理,有相通之处,但走的,确实是不同的路线。
两家既然不是同一路线,那么,拿道经来检验丹书,就好像拿鸭子来验证鸭嘴兽一样,就只能证明它们确实不同,却不能拿鸭子的特征来证明鸭嘴兽不存在…
这个疑惑解决了,王平又产生了新的疑惑,既然不能拿道家来验证仙家,那又将如何验证呢?又将如何发现仙家们隐藏在儒释道三教之名词与义理之下的真正的修炼技术呢?
毫无疑问,这是个高难度的问题。
张紫阳说:未遇真师莫强猜。对这样的说法,有很多的聪明人都表示不屑,他们认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天下就没有搞不明白的事情。
但是结果很遗憾,被朱元璋誉为“圣人”的朱熹老先生和“通万国、学超三教”的胡适博士,都可以证明张紫阳没说假话。
据说朱老先生曾经偷偷摸摸的研究过《参同契》,还化名崆峒道士邹衍,写了本注解出来。但结果显而易见,老朱没有找到成仙的办法,又回去做他的“圣人”去了。
民史记载,胡博士曾经发心研究过《道藏》,结果不得其门而入,遂一纸论,判定道书“多是半通不通的鬼话”,将其打入冷宫,不再过问。
一念至此,便说道:“神仙传说由来已久,所谓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莫非古代真有过服食一粒就立地成仙的神丹不错么?或者,古人真见过有人长生不死、白日飞升?——大师您见过么?”
话说他们行事都是真道人行径,不故弄玄虚,问得坦荡,答的也答得实在。
魔僧倒也不藏着掖着,回道:“精神不灭,灵魂转世,确有其事。**长生不死,或者服食神丹飞升,反正老衲是没见过,不敢肯定,但也不敢说决计就没有。”
顿了顿,续道:“不管有没有长生不死?这学道之前都得先换一下三观,得放弃一下科学,先信信‘迷信’才行。话说这精神不灭是建立在灵魂之上的。所有的宗教,研究的都是人的生死问题,灵魂不灭,生死轮回,就是他们共同的学说基础。修炼精神不灭的技术,就是他们的最高奥义和最大卖点。换言之,否定了灵魂,则所有的宗教神学说体系便无从立足,便会崩塌解构。”
“比如儒道释,儒教的切入点在于生命的过程,研究人和社会的关系,指导人们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对灵魂鬼神之说,就说: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远之。有意略过不讲;在生死问题的看法上,释道则截然相反。释教以空寂为宗,研究的是怎么才能不生?道教以虚静为宗,研究的是怎么才能不死?”
“佛云:有生必有灭,欲得不死,唯有来世不生。但今世已生,已成既成事实,所以今生必死,即使成佛,今世肉身亦必然灭度。所以说不生乃是来世不再投胎转世之意。即修禅定功夫,从十二因缘入手,灭掉来世之生,灭度后就不会像众生一样进入轮回,而是达到了所谓的不生不灭的涅磐境界。”
“如佛陀所言,他的修行目标是:我生已灭,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大意是:我已断绝了来世投生,清净的德行已立,该偿还的因果已做完,我知道自己不会再入轮回了。”
“所以佛说的不生不灭,不是长生不死,也不是永恒存在。而是人为的断开生死之间的因果,灭掉来世投胎这一程序,不再投胎转世。不生,自然就不会灭了。此即是原始佛教的基本教理。”
听到这里,王平就问道:“如此说来,就只有注重渡己的小乘佛教是真正意义上的佛教。宣扬‘慈航普度、度尽众生’的大乘佛教,和‘即身成佛’的密宗,还有所谓‘教外别传,见性即佛’的禅宗,都是依佛外道喽?”
魔僧沉吟了一下,回道:“此言虽有些偏激,但也有一定道理。佛说自知不受后有。他这‘自知’二字用得极妙,由此可知,佛陀所令此‘不受后有’者,唯有他自己而已。至于其他人,佛陀唯有告知方法,让大众自己修行实践,却不能凭借外力直接就让人‘不受后有’。《金刚经》说: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佛陀
第6页完,继续看下一页